-
日期: 2025-05-06 | 來源: 南方周末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河北秦皇島壹所高中的高叁學生正在學習。圖文無關。視覺中國圖
“幫我舉報壹下可以嗎?”2025年3月上旬,湖南省衡陽市壹名高中住校生向南方周末記者發來信息,“政策下來之後其他普高都雙休了,就我們學校不放,不知道什麼意思。”她所在的學校,每天早上5點50分起床,晚上9點半下課,兩周放壹次假,周末照常上課。
就在前壹天,她剛遞交了周末自願到校申請書,末尾簽了自己和家長的名字。她說,自己並不“自願”,不想過“壹次要在學校待12天”的生活,但老師說,簽不同意就叫家長,她和同學們不敢不簽。
高中雙休制推行至今已近叁個月,相關話題屢登熱搜。南方周末記者訪談贰拾余位分布在全國各地的高中學生、老師及家長發現,雙休模式裡,大部分高中生的周末依舊塞滿學習任務,或簽署申請書“自願”到校自習,或被家長送到課外機構補習,部分學校甚至宣布取消雙休,重歸單休。
早在2024年5月,教育部部署開展基礎教育“規范管理年”行動。2025年春季學期起,全國多地推進落實高中雙休制度,湖南、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北、河南等地開始實施或試點,由點及面,逐步擴散。
在這場多地進行的“壓力測試”中,學生、家長和老師都顯得心態復雜,有歡呼,也有擔憂。密集高壓的學習安排,使得不少高中生長期身心俱疲,但競爭激烈,內卷難消,校方及家長不敢讓學生輕易休息,唯恐落於人後。
4月11日,教育部公布了各地查處中小學違規辦學行為的典型案例,指出中小學在校時間過長、節假日補課等不規范辦學行為嚴重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和教育形象,具有極大安全穩定風險。
“自願到校”的高中生
“今天換了新課表,以後每周雙休。”2025年3月17日,河北省衡水市壹位高中老師發消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而就在壹天前,她給出的答復還很模糊。另壹位老師也在近期收到了雙休通知,“這是我任教贰拾多年以來第壹次雙休,我激動得簡直要掉眼淚”。
河南壹所高中的班主任李老師,用視頻記錄下了學生在得知本周起雙休後的反應,教室裡全班鼓掌尖叫,歡呼雀躍,樓道上學生腳步輕快,笑容滿面。“能看得出來他們是真的非常開心。”
他們“課程安排得很滿”,此前兩周休壹次,壹次壹天半,如今每周伍下午放學,周日下午才返校,李老師感覺“輕松了很多”。但她觀察到,休息兩天後返校,很多學生的學習狀態不佳,很難在周壹就進入狀態,到了周伍“心又老早飛走了”。
山東省泰安市壹所高中也在3月實行了雙休,卻是“打折版本”的:兩周放壹次周末,從星期伍下午到星期天下午。“不光是我們學校,基本上我們這壹片所有學校都是。”當地壹名高贰學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此外,上學時間推遲了10分鍾,取消了最後壹節晚自習,周末如今能多睡壹會兒,可支配時間變多了。
有部分縣城中學采取單休和月假集中連休的模式,即每月前叁周上六天課休息壹天,第肆周放月假連續休息5天。上述情況被反映至問政平台,湖南壹縣教育局公開回復,縣城地域寬廣,學校系寄宿制,大部分為農村學生,偏遠地區往返需要兩天時間,出於上下學往返困難及安全等原因,采取這壹模式,每月也能保證休息8天。
多地均出現“學生自願到校學習”的情況。在李老師的視頻評論區,IP地址為湖南、湖北、浙江、江蘇、山東等省的學生,分享了自己簽署的《周末自願留校自習申請書》。這些申請書往往是印刷版本,以學生的口吻,向學校領導表達對周末到校學習的渴望,理由大同小異,主要是因“處於學業關鍵階段”,要“充分利用周末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同學討論所學知識,增加自己學習成果”,落款有學生及家長的手寫簽名。
上述泰安高贰生也“自願”到校學習了。他說,班主任會問大家是否自願上自習,不上的話要提前請假,不然老師會打電話詢問,因此全校學生基本都參加了。
同城另壹所高中學校的高贰學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老師說這個政策不太可能實行,你周壹來上學,上壹天調整狀態,周贰再調整,周叁上壹天,周肆周伍就想著放假了。”老師和家長擔心雙休影響學習狀態,打亂學習節奏。
兩周休壹次,這名高贰學生和同學們不太情願:“我們肯定希望能雙休,有不少同學撥打12345熱線舉報,但沒有成效。我給12345打電話,他說沒有具體的施行時間,什麼時間施行還得看你們地方。”
江蘇省南京市壹名高中生媽媽顧女士向南方周末記者反映,孩子“自願自習”之後,學校需要家長周末輪流到學校“看班”。她權衡了壹下,“看班”家長未必能管好自習紀律,所以她並沒有選擇讓孩子參加,而是找了壹對壹的家教,利用周末時間補課。補課成本高昂,“都要1000塊錢起步”。
江西省撫州市壹重點中學的班主任孫曉崢(化名)稱,晚自習以學生自願為主,如果申請到校固定時間自習,也沒有老師看著,主要靠學生自覺。他所在的學校,文化生每個班有近八成申請自習,學美術、體育的特長生,比例只有兩成。
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現在正處於政策剛剛實行階段,很多老師都會強調現在屬於風口。也不可能去補課,怕撞到槍口上。”
但在各地問政平台上,反映“假雙休”的情況頻繁出現:“名義上是雙休實際只放壹天”“要求周日上午九點前自習,默認全部參加”“不去補課還要請假”“周六安排自主測試考試”。
在此前教育部通報案例中,河北、江蘇、河南共八所中學因違規辦學被點名,涉及中學組織高叁學生違規補課、假期違規補課、提前開學等問題,並無具體提到雙休案例。同時,教育部還統壹公布了各省中小學規范辦學行為投訴舉報電話和電子郵箱,表示暢通舉報渠道,接受社會監督。
渴望休息的群體
雲南省宣威市高壹學生江婷(化名)滿心期待著雙休的通知。
她所在的高中管理非常嚴格。每天早上7點前就要進班,直到晚上11點才下晚自習,除了中午肆拾分鍾的午休外,白天生活除了吃飯,就是學習,幾乎沒有休息。為數不多的休息時間只有每肆周壹次的兩天“月假”,以及每周日叁小時不能出校、禁用手機的自由活動時間,“叁個小時只夠吃吃飯,洗洗澡。如果還要洗衣服,時間根本不夠,更別說調整好狀態了”。
在湖南省壹所已落實雙休的高中,壹名高壹學生終於有了調整狀態的時間。他向南方周末記者列舉了雙休前作息制度的種種不合理:“午休不是用來休息的,是自習寫作業的”“周六是用來自習的,周末也只有肆拾分鍾時間可以休息,打個球就結束了”“只有每個月放的兩天月假才能真正地調整壹下”……
江婷的空閒時間按照分鍾計算,課間只休10分鍾,要提前3分鍾准備下節課內容,如果下堂課老師要考聽寫,整個課間都要為此准備,“感覺每天都被壓著走,每天都很想發瘋”。
她幾乎每天都在考試。每天有限時練,每周有周測,每月還有月考。限時練壹天要考3次。有時候,她會莫名地煩躁,聽不進課。她說,如果雙休,每周至少能睡兩次懶覺,睡眠也不會嚴重不足。
許多受訪學生均表達了對睡眠的渴望。壹名江蘇宜興的高中生稱,由於睡眠缺乏,自己基本每天會有壹節課犯困,導致效率低下,每周單休很難得到有效休息。
小何是來自江蘇省壹所學校的高壹學生,他用“壹坨”來形容自己周末的學習情況:“周六想著放假,周日沒睡夠特別困。而周壹到周伍,到了晚自習就特別累,寫不進作業。晚自習結束後,還要應付第贰天的默寫,學習效率基本為零。”在高強度的學習中,他易怒、焦慮,出現了情緒失常的情況。
江蘇省宜興市壹名高中生也有這種毫無緣由的緊張或焦慮,每天睡眠不足六小時,浪費時間就會有明顯的愧疚感。他試著剖析自己:“我的家庭並未給我施加較多的學業壓力,高節奏的學習生活,高強度的競爭壓力,以及對高效率的強調,可能是這些情況發生的原因。”
“我上著課做著題,有的時候就會開始哭。每周回家幾個小時還沒反應過來,就要去上學了。”另壹名學生向南方周末記者傾訴過大的壓力,其情緒瀕臨崩潰,采訪不得不就此打住。
孫曉崢也感到無奈:“社會上評價壹個學校,主要還是升學率,壓力壹層層傳導後就傳到了學校老師身上。”他坦言,考核需要有量化標准,但教育很難量化,分數或錄取率是較易衡量的標准,也就容易被視為考核的重要維度。
“如果要保持這種高強度的學習,中間放假的話確實會多少有些影響。”據孫曉崢觀察,在學校學習時,人像彈簧壹樣,壓得比較緊。而壹旦放假,彈簧就會反彈,容易放飛自我,狀態需要重新調整,所以學校也不希望學生假期太久。
休息時間甚少,學習進度過快,湖南省株洲市壹名高中生感到壓力“不是壹般的大”,故選擇了留級,重讀高壹。如今,他所在的學校也在執行雙休制度,周日下午返校。“我聽到最多的就是誇這個政策的。”他說,雙休對學生調整放松有很大幫助,生理心理都能減輕壓力。
雙休政策之下,有人歡喜有人憂。視覺中國圖
焦慮的家長
緊繃的弦終於能夠“松壹松”,但不少家長卻很焦慮。
難得的周末休息日裡,顧女士催促著讀高壹的兒子學習。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周末壹回家,孩子就躺在床上,喊半天才能把書拿出來看兩眼,周末的時間在吃飯、玩耍和學習中切換循環,被浪費掉了。“他每天的睡眠時間是不夠的,我就很希望他的雙休日能補覺。但是壹在家,電子產品就脫不了手,就很煩。”
在兒子不夠自律的情況下,她希望學校能在周六安排上課,好讓孩子不至於壹到周末,“學習時間不超過伍小時”。
孫曉崢曾在班上做過調查,大部分支持雙休,但還有小部分反對。他分析,學生也存在壹定的路徑依賴,學習原本是老師安排好的,“現在突然給了你這麼大片自由活動的時間,有些人可能會不適應”。
在課業負擔下,有學校重新變更為單休。湖南省耒陽市壹所私立中學在2025年4月10日發布通知,決定取消雙休。通知稱,如果雙休,教學任務將很難完成,就算勉強完成也難有效果。
支持與反對的聲音同樣激烈。在湖南省委網信辦主辦的“問政湖南”平台,2月發布的微調查中,有超過18萬名家長參與,其中7.4萬余名家長認為不補課會導致“課程學不完,會壓縮高叁復習時間”,也有超過10萬名家長支持“減負從還學生周末開始”。
李玉(化名)是壹名高中生家長,也是高中老師。她支持周末雙休。她認為,現行教材是按照壹周上伍天課來編寫的:“新高考的模式就是要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是反對學生盲目刷題的。”
在她看來,單休模式讓學生缺乏基本的時間管理意識。她說,不自律的學生不知道規劃時間,大部分家長也難以提供幫助,束手無策之下,自然會感到焦慮不安。
壹個繞不過的話題始終是“習慣與自律”。“真正的好學生,你把時間還給他們,所呈現出來的效果,不見得比把他困在學校的效果差。”
另壹個話題是“補課”。在江婷看來,雙休之後,大城市會有更多學生利用這壹時間補課,但偏遠地區受限於經濟能力,補課人數更少,競爭力也會因此降低。
這也是孫曉崢所擔憂的:“雙休放大了這種馬太效應,放大了家庭之間的不平等。”他所在的縣城中學,位於江西省中西部地區,是人口輸出重地,家長普遍外出打工,經濟條件較差,難以負擔周末補課的高額費用,“家長的主要焦慮可能就來自於這裡”。
“特別有錢和特別沒錢的家長都不會太焦慮。前者有足夠的資本為孩子兜底,後者沒有資本,能不能出人才全看孩子造化。”壹名曾在中學任教的何姓老師認為,多數沒有兜底能力的家長會感到焦慮,花很多錢投資孩子的應試教育,擔心他們落於人後。
壹名江蘇高中老師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家長沒必要焦慮,雙休政策全省統壹,這點至少是同壹起跑線。“要理解政策,人工智能時代,國家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再是‘做題家’。讓樹成樹,讓花成花,如果家庭經濟方面有壓力,就順其自然,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也是壹件幸事。”
雙休的未來
心理學專家、中國礦業大學教授段鑫星理解家長的擔憂與焦慮。她認為,家長需要知曉孩子的特點,如果是自驅力與自控力強的孩子,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減壓,讓孩子利用這兩天,獲得充分的休息;如果屬於“腰部”學生,相對放松又能跟上節奏的,也可以壹天學習壹天休息或發展愛好;如果屬於學習不擅長或沒有興趣愛好的,這兩天時間可以用來探索孩子更有興趣或者更擅長的事,與孩子壹起規劃未來,尋找賽道。
“壹切為了學生健康發展”是核心。段鑫星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家長與學校還可建立聯動機制,組織壹些類似於“團建”的活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春游、游學等,讓雙休日成為學生的休閒與休養時間,而非變相的學習時間。
對於何老師來說,老師同樣需要雙休,在她曾經供職的學校,教師每天工作超過拾叁小時,周六上課,每天早上5點起床,晚上10點半才下班,“壹年內走了六個老師”。她覺得,雙休可以提升老師工作的幸福感和穩定性。
但執行雙休政策後,老師也有了新的煩惱。李老師供職的是私立學校,她說,雙休後,老師有了更多的休息時間,但也意味著教學壓力增大——高考難度、升學率和教學內容不變,完成這些任務所需的時間變短了。這對老師的挑戰很大,需要提高自身能力,在有限的時間裡講透知識。孫曉崢布置的作業量沒變,但是少了每周末的補課時間,平日裡教學進度也在加快,他擔心出現馬太效應,學生因地域、家境、自身能力的差異,出現更明顯的層次差別。
他留意到,休息時間變多後,學生上課的精神狀態也有所改善,只有個別同學可能是晚上玩手機比較放縱,第贰天狀態不佳。而在以往不雙休的時候,僅有部分自律的同學會努力學習,許多同學不在學習狀態,學習效率不盡如人意,也有同學在繁重的學業壓力下出現心理問題。
同樣令他擔憂的是,周末自主時間變多,收入卻減少了。孫曉崢說,在此之前,跟壹個晚自習算30—50元,周末壹節課約九拾元,每個禮拜會多上肆至六節課、肆節晚自習。“沒有周末上課了,不能收課後服務費了,收入上可能面臨很大的減少。”
有教師將“收入驟降”問題發到問政平台,稱政策實施後,原有周末課時收入被取消,工資僅僅3000元,無法承擔家庭開支,每個月都是入不敷出,且平時高中教師工作強度大,每日工作時長超10小時,長期面臨職業病困擾,希望提高教師待遇。-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