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6 | 來源: 南方周末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壹名江蘇高中老師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家長沒必要焦慮,雙休政策全省統壹,這點至少是同壹起跑線。“要理解政策,人工智能時代,國家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再是‘做題家’。讓樹成樹,讓花成花,如果家庭經濟方面有壓力,就順其自然,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也是壹件幸事。”
雙休的未來
心理學專家、中國礦業大學教授段鑫星理解家長的擔憂與焦慮。她認為,家長需要知曉孩子的特點,如果是自驅力與自控力強的孩子,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減壓,讓孩子利用這兩天,獲得充分的休息;如果屬於“腰部”學生,相對放松又能跟上節奏的,也可以壹天學習壹天休息或發展愛好;如果屬於學習不擅長或沒有興趣愛好的,這兩天時間可以用來探索孩子更有興趣或者更擅長的事,與孩子壹起規劃未來,尋找賽道。
“壹切為了學生健康發展”是核心。段鑫星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家長與學校還可建立聯動機制,組織壹些類似於“團建”的活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春游、游學等,讓雙休日成為學生的休閒與休養時間,而非變相的學習時間。
對於何老師來說,老師同樣需要雙休,在她曾經供職的學校,教師每天工作超過拾叁小時,周六上課,每天早上5點起床,晚上10點半才下班,“壹年內走了六個老師”。她覺得,雙休可以提升老師工作的幸福感和穩定性。
但執行雙休政策後,老師也有了新的煩惱。李老師供職的是私立學校,她說,雙休後,老師有了更多的休息時間,但也意味著教學壓力增大——高考難度、升學率和教學內容不變,完成這些任務所需的時間變短了。這對老師的挑戰很大,需要提高自身能力,在有限的時間裡講透知識。孫曉崢布置的作業量沒變,但是少了每周末的補課時間,平日裡教學進度也在加快,他擔心出現馬太效應,學生因地域、家境、自身能力的差異,出現更明顯的層次差別。
他留意到,休息時間變多後,學生上課的精神狀態也有所改善,只有個別同學可能是晚上玩手機比較放縱,第贰天狀態不佳。而在以往不雙休的時候,僅有部分自律的同學會努力學習,許多同學不在學習狀態,學習效率不盡如人意,也有同學在繁重的學業壓力下出現心理問題。
同樣令他擔憂的是,周末自主時間變多,收入卻減少了。孫曉崢說,在此之前,跟壹個晚自習算30—50元,周末壹節課約九拾元,每個禮拜會多上肆至六節課、肆節晚自習。“沒有周末上課了,不能收課後服務費了,收入上可能面臨很大的減少。”
有教師將“收入驟降”問題發到問政平台,稱政策實施後,原有周末課時收入被取消,工資僅僅3000元,無法承擔家庭開支,每個月都是入不敷出,且平時高中教師工作強度大,每日工作時長超10小時,長期面臨職業病困擾,希望提高教師待遇。-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