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7 | 來源: 人物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關注孩子狀態的家長能看出來,孩子在休學前曾經釋放了壹些信號。孩子們會有很多語言,比如他們會說我是壹個小垃圾,壹提到學校,有的孩子會說他們在學校的感受是灰色的、毫無色彩的。更明顯壹點的信號就是在學校會和老師有沖突,作業老完不成,早上起不來床,其實都指向他們上學動力在減少。但是家長往往不認為這是什麼大事,會覺得小孩兒嘛,最後哄著他還是去學校了,那這事兒就過去了。實際上,這中間留下了壹個個的小疙瘩。
我們應該關心的是孩子到底喜不喜歡學校,在學校有沒有成就感,他們在校園裡最真實的感受是怎麼樣的。
圖源電影《年少日記》
2
壹出學社的老師們有來自北大、人大的超級學霸,也有壹些藝術和運動達人。很多人問:你們都是學霸,為什麼要教這些學生?
外界對於孩子休學會有很多誤解,會說,休學的孩子都是「學渣」、「差生」。壹方面,這些說法都帶有非常強的歧視色彩。另壹方面,我們這兒也有成績非常好的學生,甚至是年級第壹,成績並不是衡量壹個孩子唯壹的要素。
壹出學社曾經來過壹個女生,她在北京壹所頂尖的學校,成績特別好,經常是第壹名,還得到了每年只有壹個孩子能拿的校長獎章,但是她為什麼休學?正是因為這個第壹。
第壹給她帶來的壓力是巨大的。她說,我考第贰的時候,還知道能往前努力去考第壹,但當我考到第壹,我就不知道還要怎麼努力了,我知道自己可能保不住這個第壹,心裡會很慌。
再仔細去看她的家庭,會發現她的家長很以她這個第壹為傲,她就很害怕失去這個。從小,家長也教她要聽老師的,因為如果你惹老師不高興,就會失去某個推優的機會。很明顯,這些是有條件的愛,是壹種交換,你得拿好成績來交換。
來到壹出學社之後,她特別積極,什麼事都幫忙幹,別的同學吃完飯剩下的碗沒刷,她也要去替人家刷。我們就說你停下來,你為什麼要做這些不屬於你的事情?她也不知道為什麼,她只知道不管自己在哪都要做最好的,只有這樣,她才能有價值感。
成績成為了她的唯壹追求,很多時候已經不是別人告訴她要拿第壹,她自己內化了這個標准,不能接受我不完美、不極致。
看到她經歷這種心理風暴,我很心疼她,她的天賦給她帶來這麼大的痛苦,而且這個痛苦往往是最難被人看到的——別人會說你成績這麼好,你擁有了大家都想要的才華,還為此痛苦,這是不是矯情?除了成績好,她還有很多優點,但是這些都會因為她是第壹名而被掩蓋。大家會認為她有了這個第壹名就有了愛,但實際上沒有。沒人會在意她真正的痛苦,所謂天賦好像變成了紅舞鞋,不能脫下它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