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7 | 来源: BBC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中美博弈 | 字体: 小 中 大
“但整体而言,贸易战降温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因此双方有共同的动机。”
澳洲国立大学中华全球研究中心学者宋文笛(Wen-Ti Sung)则用另一种方式说明:“就像两辆赛车迎面而去,看谁先转弯就被视为较弱的一方。而这一刻,双方都不想显得软弱。”
率承认自己啓动关税谈判的领导人,可能被视为在谈判中妥协。
“谁显得更绝望,谁就在谈判中丧失筹码,”宋文笛说,“双方都希望塑造对方才是更急于谈判的那个。”
如果把会谈地点选在中立的瑞士似乎能规避上述问题。
ING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宋林向BBC中文表示,经过最近几周为争取更有利贸易谈判地位的频繁较量,美国和中国终于确认将于本周开始贸易谈判。
目前尚不清楚哪国政府拥有更有利的谈判地位。局势看似有些僵持,双方似乎都略微软化立场以便开始对话,所以谈判将在瑞士这样一个中立地带举行,而非在美国或中国境内。
马志昂表示,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表现出愿意坐上谈判桌的姿态,直到四月美国的对等关税出台后,才看到中国态度转硬,但中国从未关闭过谈判之门。“在我们看来,关键的行动方在美国一侧,任何缓和大概率需要由美国方面率先推动。”
BBC/ XIQING WANG,全球各地的买家在中国义乌选购小商品,但一些主做北美市场的企业叫苦不迭。
关税压力变化:从20%到145%
七年前的谈判,经历了多次“不欢而散”,好不容易因为特朗普和习近平的会面而又回转的余地,同时又出现“孟晚舟”事件,让双方谈判继续推后。
这场围绕着关税的较量,从2018年5月3日开始第一次谈判,到2020年1月15日签署第一阶段协议,持续了一年半以上,但当时两国贸易面临的压力并不大,关税虽然不断增加,但整体税率在20%左右徘徊。
但这一次,中美之间大部分商品关税达到145%,部分甚至达到245%,对于出口商而言,这个级别的税率是“无法交易”的状态。
对美国而言,这种压力已经开始浮现,多家美国零售巨头的CEO与特朗普举行闭门会议,直接警告其关税政策将导致供应链中断,“两周后美国消费者将看到空空如也的货架”,“价格也会被迫上涨”。此番警告促使特朗普随后对关税表态有所缓和。
另一重压力来自债券市场,新的关税实施后,美国国债的利率在亚洲夜间交易时段升至5%,这意味着美国财政部如果发行新债券也必须设定更高的利率否则将无人购买,这将大幅推高美国财政的压力。而中国作为美债的第二大持有国(第一是日本),甚至并未抛售美债,否则这一压力将加剧。
对中国而言,情况也不乐观,正在积极重建消费者信心和糜烂的房地产市场的中国经济,还将在今年夏秋之际,迎来数以千万级的毕业生,如果经济不景气,他们的就业将变得岌岌可危。
即便在这样的压力下,专家们仍对达成协议不乐观。
宋林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美国减少贸易逆差的主要目标,达成某种“大交易”仍然非常困难。短期内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似乎是美国取消对高科技出口的限制,鉴于战略竞争考量,这看起来不太可能实现。
宋林预计,随着谈判进行,关税可能会回落至最初的“解放日”关税水平,约为60%,与特朗普最初竞选时的计划一致,虽然仍然会阻挡很多贸易,但这一水平也能让进口商以较小的痛苦购买那些无法替代的产品。而且如果关税降级成功实施,这将略微改善中国的经济前景。-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