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5-08 | News by: 深焦DeepFocus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电影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杨曜恺
深焦:您自2000年起主办香港同志影展,是否可以分享一下您对华语同志电影创作的观察?有什么变化趋势?
杨曜恺:台湾包括亚洲这些年有相当多作品,将同性议题商业化,例如BL电影。BL电影对同志权益某程度上是有帮助的,让这个群体在大众中有了更广泛和正常化的认知。但也有一部分人会认为BL电影不是同志电影,其目的并非探讨LGBT议题,而只是将同性恋简单化浪漫化、专为女性受众而创作的电影。但我认为这个趋势(对同志而言)并非没有好处,至少能争取一部分支持者。即使那些女性观众可能并不完全理解同志的境遇,但起码从不会恐同开始。
2024年第35届香港同志影展海报
深焦:您认为当前香港电影人创作酷儿题材时,最需突破的困境是什么?技术、资金还是整体社会的文化保守性?
杨曜恺:拍摄同志电影在香港依然是很艰难的,资金是最困难的,很多投资人会认为这个题材太过小众。我当时拍《叔·叔》的困难之处在于选角,因为需要六十多岁的男性出演。这个年龄段的男演员,很多都是以前邵氏电影期间演惯大英雄、警察探长那种很阳刚的角色,对他们来说会比较难。但如果让现在四十岁以下的香港男演员去扮演Gay,很多还是蛮愿意的,所以选角现在应该没什么障碍。市场的接受度可能会是个问题,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进影院(看同性电影)。例如《叔·叔》上映的时候,很多夫妻就是老婆想看,但老公不肯,哪怕走到影院门口了都不愿意进去。受众有限,也就很难找到投资。
过去香港有《春光乍泄》,那是经济腾飞的时候,整个电影产业也百花齐放。现在社会的氛围已经不一样,2000万和500万预算的差别是很大的,当你只有500万预算的时候,你不可能飞到阿根廷拍摄,也不可能请到梁朝伟和张国荣。
《春光乍泄》剧照
深焦:下一部作品是否会延续老年同志主题?或尝试其他性少数群体的故事?未来是否会考虑创作非同志题材的电影?
杨曜恺:现在是有几个想法在酝酿。其中一个是比较商业的非同志题材项目,但最近香港电影业不太景气,未来几年对电影的投资可能也会减少,所以这部商业片能不能拍成也是未知数。另外也想回归拍摄英语电影,目前还在筹备阶段。-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