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8 | 來源: 邸鈔 | 有1人參與評論 | 專欄: 英國 | 字體: 小 中 大
馬希什·阿南德 壹個藍色文件夾,裡面有中國航天局關於嫦娥伍號樣本的證明文件。上面有叁個盒子,背景是白色,邊框是黑色。正面有中國航天局嫦娥標志和中文文字。
上周在北京的壹個隆重儀式上,這些小瓶被交給了阿南德教授,在那裡他見到了來自俄羅斯、日本(专题)、巴基斯坦和歐洲的同行。
他說:“這幾乎就像壹個平行宇宙,中國在太空項目的投資方面遠遠領先於我們。”
他把這些珍貴的貨物放在他能想到的最安全的地方——他的手提行李中帶回了英國。
在米爾頓凱恩斯的開放大學他的實驗室裡,我們踩在粘性墊子上清潔鞋子,然後戴上塑料手套、穿上實驗服、戴上發網和頭罩。
這個高度安全房間內的環境必須壹塵不染,以防止污染。
如果地球上的物質與這些來自外星的塵埃顆粒混合,可能會永久性地破壞阿南德教授團隊將進行的分析。
蓋蒂圖片社 壹張月球的圖片,肆分之叁被照亮。背景是黑色的。
我們蹲在壹排保險箱前的地板上。阿南德教授打開其中壹個保險箱,小心翼翼地拿出壹個拉鏈袋,裡面有叁個像裝項鏈的盒子大小的容器。
每個容器裡都牢牢地插著壹個透明小瓶,底部有壹層深灰色的塵埃。
那就是月塵。
它看起來並不起眼,但壹想到它的宇宙之旅就令人肅然起敬。
阿南德教授說,他們總共只需要這60毫克就夠了。
他補充道:“在這裡,微小的東西也很強大。相信我,這些就足以讓我們在未來幾年裡忙碌起來,因為我們專門研究微觀層面的東西。”
托尼·喬利夫/英國廣播公司新聞 凱·奈特雙臂伸展,雙手放在壹個金屬表面上方。她戴著白色的安全眼鏡。在她面前是壹台有機玻璃制成的機器。
在走廊盡頭的壹個實驗室裡,當這些小瓶被打開時,技術人員凱·奈特將成為第壹個真正對這些塵埃顆粒進行研究的人。
她已經切割和研磨岩石樣本36年了,但這將是她第壹次處理直接來自月球表面的物質。
在向我們展示了她如何用金剛石刀片切割隕石後,她說:“我非常興奮。”
她補充道:“但我也很緊張,樣本不多,而且要再獲取更多樣本真的不容易。這可是責任重大。”
在她准備好樣本後,這些樣本將被送到另外兩個實驗室。-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