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9 | 来源: 纽约时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越南 | 字体: 小 中 大
在最后一批美军从越南撤出半个世纪后,亚洲正在学着适应一种新的现实,即便不是全然摆脱了美国的影响,也已然学会与另一个大国共处:中国。美国外交影响力的减弱以及援助机构的解散像是又一次撤退,而北京在该地区的印记已无处不在。https://t.co/aE8IzWt0f0— 纽约时报中文网 (@nytchinese) May 9, 2025
五十年前,我的父亲,一名美国战地记者,翻过美国驻西贡大使馆的围墙,爬上了一架从使馆屋顶起飞的直升机。
“我最后一次看到西贡是通过直升机的尾舱门,”他在《芝加哥每日新闻》上写道。“然后,门关上了——美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一章就此合上了。”
我父亲相信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共产主义洪流可能会席卷亚洲。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他写了一本书,名为《不能没有美国人》(Not Without the Americans)的书,这其中并无多少讽刺意味。
1975年4月,美国驻越南西贡大使馆,左侧穿白衬衫、戴眼镜的是凯耶斯·比奇。 BEECH FAMILY ARCHIVES
这本书的名字在今天似乎已经不合时宜,因为在那个时代,带着家长式优越感的美国人对自己存在缺陷的民主充满信心,企图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世界。在最后一批美国军队从越南撤出半个世纪后,很明显,亚洲正在学着适应一种新的现实,即便不是全然摆脱了美国的影响,也已然学会与另一个大国共处:中国。
北京的印记无处不在,在有争议的南海水域,脆弱的珊瑚礁被用来建造中国的军事基地;在尼泊尔的偏远村庄,中国商品正通过中国修建的道路涌入当地市场。
一艘中国海警船向一艘菲律宾海军租用船只发射水炮,该船去年正在为驻扎在南海第二托马斯浅滩的部队执行例行补给任务。 EZRA ACAYAN/GETTY IMAGES
特朗普总统在关税问题上的反复,美国外交影响力的减弱,以及美国援助机构的解散(还包括该机构在亚洲的数百个项目)让人感觉像是又一次撤退,而且这一次甚至不是迫于军事压力。
3月下旬,缅甸发生地震,造成3700多人死亡,美国的援助速度比中国慢了不少。然后,美国还解雇了正在当地工作的美国援助人员。
“美国曾经代表着希望和民主,但现在,在我们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却不见了,”地震震中实皆的居民昂奈桑说。“中国迅速提供了帮助。”
但昂奈桑随后对北京在缅甸的意图提出质疑。他担心中国会掠夺缅甸的自然资源,并请求美国提供帮助。四年前,一个军政府推翻了缅甸的民选领导人时,一个支持民主的抵抗组织曾经恳求美国做点什么,哪怕做点什么也好,来击退独裁者。-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