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9 | 来源: 新智元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论文链接: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5232910
社会期望偏差什么是社会期望偏差呢?
简单来说,在回答问题时,人们总会下意识地想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而不是完全如实回答。
在使用AI上也是一样,很多人觉得用AI好像不太光彩。在学术圈,有人觉得用AI辅助写东西是骗人,没创意。学生要是承认用了AI,可能会被认为没有独立完成作业,学术能力不行。
所以,很多人即便用了AI,也不敢大方承认,这就导致在问卷式调查中,AI的实际使用情况被低估了。
为了弄清社会期望偏差对AI使用情况统计的影响,两位学者进行了很有意思的研究。
他们找了美国中西部一所中等规模大学的学生,还准备了礼品卡鼓励大家认真作答。
这些学生来自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种族各异,家庭收入也不尽相同,很有代表性。
调查主要围绕ChatGPT、Claude这类常见的AI工具, 学生既要描述自己用AI的情况,比如是否使用过、依赖程度、使用的模型、是否付费、每周使用天数等;也要说说身边同学如何使用AI。
结果令人惊讶!只有约60%的学生表示自己用过AI工具;但当问到同龄人时,这一比例飙升至近90%。
40%的学生称自己完全不用AI,大部分都说自己用得很少,或根本不用;但大部分同学觉得身边人用AI的程度是「中等」或者「大量」。
大部分人表示自己每周只用0-1天AI;但他们觉得同龄人使用频率高得多,每周用4-5天的占比最多。
无论学生性别、专业如何,这种自己与同龄人使用AI的差距普遍存在。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为解开谜团,研究人员开展了第二项研究。
他们从Prolific平台重新招募了一批本科生。首先展示第一项研究发现的差距,通过直接提问和自由回答两种方式,让学生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
直接提问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79%)认为大家对自己的AI使用情况报告不足。
70%的学生选择了与社会期望偏差相关的答案,即学生不好意思承认自己用AI,但说朋友用却没问题。-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