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9 | 来源: 新智元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自由回答的结果也类似。
研究人员用无监督生成式AI对回答进行分类,发现58.1%可归为「因社会期望偏差而少报自己AI使用情况」,远超「高估别人AI使用情况」等其他类别。
这项研究结果,揭示了许多被忽视的问题。以前,教育政策制定、课程设计很多是依据不准确的AI使用数据。
这意味着,学校可能错失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AI的机会。
听不懂的讲座,ChatGPT让我明白了普林斯顿教授表示,在外面的世界,明明AI引爆的惊人革命已经在全面铺开。
然而在校园里,我们却见证了这一诡异的现状:每个人都装作充耳不闻,不承认过去一个世纪思想界最重要的革命已经到来了。
只要我们告诉学生不能使用AI,就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吗?
教授认为,是时候讨论一下AI对大学,尤其对人文学科究竟意味着什么了。
他提到一个故事:两年前,一名学CS的学生在约十万字的几门课程材料上,训练了一个聊天机器人,并且分享给了这位教授。
尝试之后,这个AI引起了教授的注意。
后来,这个学生去了一家金融科技初创公司,他一再向教授推荐:一定要订阅OpenAI每月200美元的服务。
可以说,这个产品提供的分析信息和创造性反思的水平,使得AI引爆的转折点更为清晰。
另外,教授还举了另一个例子。
他最近参加了一场关于罕见彩绘手稿的学术讲座,但内容极为晦涩。
教授感到不知所云,于是打开ChatGPT,向它提问。
于是,AI向他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让他了解了关于文献的已知和未知内容,哪些学者进行了基础研究,以及他们是如何解读这些图像的。
可以说,ChatGPT向他提供的信息,比眼前这个讲座要好上太多了。
显然,AI已经在几乎所有领域,都以这种方式超越了人类。
教授表示,自己作为一个读书、写书的人,在近乎苦修的虔诚中接受训练,致力于历史、哲学、艺术和文学等学科的学术研究,从事这项工作已经30多年了。
但现在,他看着自己办公室里的数千本学术书籍,忽然觉得它们就是考古文物。
为什么需要翻阅这些大部头,来寻找一个问题呢?这个办法是如此低效,如此过时。
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就自己关心的任何话题,从认知论到动物符号学,与一个在这些领域达到博士水平的AI系统进行持续的、定制的对话。我们可以实时构建出自己想要的书。
而在以前,写出任何一本这些书架上的书,都需要数年或者数十年的劳动成果,但如今只需要精心设计的提示词就可以了。
当然,问题不在于我们能不能写这样的书,而在于——我们愿意读它们吗?-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