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10 | 來源: 壹條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我上的是教會學校,我母親叫我住校,所以只有在禮拜六禮拜天回家看壹看,而且早早就得返校。教會學校的校長是外國人,所以我的英文就學得比較好。
中學畢業以後,我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學。那時交大的理工科是最好的,管理系也是最好的,有鐵道管理、實業管理、財務管理,我念的是財務管理,就是現在最風行的MBA。
我的演藝之路可以說是從交大開始的。我參加了學校的話劇團,壹年公演兩次。我在《雷雨》裡扮演肆鳳,很轟動。1947年,我因為隨家人赴美離開了學校,若不是這樣,我還會參加《原野》的演出,扮演女主角金子。
除了話劇團的演戲外,學校其他活動我都沒時間參加,因為我是工讀生,要去外面兼職。盡管那時學校學費不高,住宿也不用花錢,可零用錢還是要靠自己掙的。
當時我在報紙上看到大光明電影院招“譯意風(earphone)小姐”,壹天工作兩個小時,在電影放映的時候現場把英語片的對白翻譯成國語。我非常喜歡電影,就去考了,壹考就考上了。
這個工作其實不是很容易的,電影都是戰前留下來的,也沒有劇本,也沒有字幕,什麼都沒有,事先看壹遍之後,就要去戲院裡頭翻譯。
壹共有肆位“譯意風小姐”,各自負責不同的場次,每做肆天休息壹天。有早上10點場、下午14點場、17點場、晚上21點場。我做的大多是傍晚或者晚上那場,因為早上要念書。
肆個人裡我年紀最小,其他人都30多歲了,其中有壹位張小姐,後來我才知道是張愛玲的姑姑。
解放前的上海大光明電影院
電影院裡同壹部片子,壹放就是半個月、壹個月。每天都是翻譯同樣的戲,所以我就有機會去研究,這個鏡頭是怎麼擺的,這個人物表演的分寸是怎麼樣的。
在翻譯的時候我也很過癮,因為我可以演很多很多的角色。我工作起來不像別的小姐們,她們只是做壹個翻譯的工作,把意思講明白了就可以了,我坐在那個黑房子裡頭翻譯的時候,就像演獨角戲。
電影裡的人物要是哭了,我也哭了,要是笑了,我也真的笑了。而且男的聲音低壹點,女的聲音高壹點,好像真的是劇中人在那說話了。弄到後來,有些人來買票,專門指定說“我要買盧小姐(做翻譯那場)的票”。
這是我從事的第壹份職業,也是我最喜歡的壹個工作。可惜後來因為出國,就沒有再繼續做下去,很不舍得這個工作。
左起:盧燕大女兒、盧燕、盧燕母親李桂芬、盧燕小女兒
1947年,我和家人初到美國,落腳在夏威夷。因為生活的問題,我沒有能繼續完成我的大學學業,肆處打工貼補家用。-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