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11 | 來源: 外灘教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大部分人在外面遭遇什麼難處時,壹般第壹個都會想到母親。但我從來沒有。因為我知道,以母親有限的知識和見識,她幫不了我。既然如此,何必讓她徒增煩惱呢?
由此我想到壹個朋友的母親,壹個優雅端莊、知識淵博的大學教師。朋友可以和她壹起探討未來的職業方向,壹起聊東歐劇變,壹起去歐洲旅行。這是我理想中的母女關系,讓我羨慕嫉妒恨。
而我的母親,她永遠在灶台、菜市場和田間地頭忙碌,她的世界就那麼點大。除了聊點日常生活,我們之間幾乎沒有任何與智識有關的精神交流。
有段時間我甚至在想,母親除了給我生命和類似動物本能的愛,還給過我什麼?好像沒有。我對這種“低級”的母愛遠遠不滿足,好像內心有個巨大的空洞壹直沒有被填滿。
因為自己的成長有缺憾,所以我當了母親以後,特別關注女兒的每個成長階段,悉心引導,也盡量從精神層面和她交流,無條件支持她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讓我欣慰的是,女兒長大後性格陽光,精神獨立,生活自理能力很強。而且我們母女關系良好,交流無障礙。今年3月,我們還壹起去秘魯旅行。
女兒的背影
我對母親的全然理解和接納,是在女兒上大學後。
2023年8月底,我送女兒上完大學後,突然感覺自己的生活失衡了,壹時間失魂落魄。
我不想回到新澤西空寂無人的家中,壹個人去了梭羅的“瓦爾登湖”。我在書店買了壹本《瓦爾登湖》,磨蹭到暮色肆合時才開車回酒店。
路上,我突然想起自己1992年離家上大學的情景:母親怕我暈車,往我手裡塞了幾串我愛吃的鹹橄欖。她的眼中噙滿淚水。汽車開動時,我看見她用手抹了壹下眼淚,壹臉落寞。
久遠的記憶潮濕了我的眼睛。我突然體會到了母親當年的心情,也理解了她的孤獨。
生命的歷程原來如此壹樣啊,只是角色在輪轉——當年那個頭也不回、壹心奔赴新生活的女大學生,如今成了目送女兒遠去的母親。-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