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13 | 來源: BBC中文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工廠產能正在放緩,並有報導指出,部分企業不得不裁員,因為出口美國的生產線陷入停滯,貿易幾近停擺。
上周六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肆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下降0.1%,為連續第叁個月下跌,反映消費者控制開銷,企業則透過削價競爭來吸引顧客。
圖像來源,EPA
圖像加注文字,美國蘋果是受關稅方案影響最大的公司之壹,它依賴位於中國的生產線和市場。
中國商務部周壹表示,中美達成的協議是“解決分歧的重要壹步”,“為進壹步彌合分歧和深化合作打下了基礎,創造了條件”。
北京如此正面的聲明,若在壹個月前,幾乎是難以想像的。
雙方亦同意展開更多談判,或如北京所稱,建立“經濟貿易磋商機制”。
然而,特朗普所形容的“全面重啟”雙邊關系或許過於樂觀,因為北京的聲明尾段仍帶有壹絲警告意味。
商務部發言人的聲明提醒,誰才是犯錯的壹方:“希望美方以這次會談為基礎,與中方繼續相向而行,徹底糾正單邊加稅的錯誤做法。”
中國官媒亦對華盛頓發出警告。新華社發表的署名評論文章指出,中方的“善意與耐心是有限度的,絕不適用那些持續毫無底線的壓迫訛詐和出爾反爾”。
北京的領導層希望在國內外傳達其堅定立場的形象,顯示中國在談判中“寸步未讓”。他們希望表現出理性與負責任的態度,努力避免全球經濟陷入衰退。
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張雲表示:“這是良知與理性的勝利。”
“這次談判也為未來持續的對話與磋商建立了必要的框架。”
然而,這場“勝利”僅限於90日。雙方只是暫時擱置關稅措施,以爭取談判時間。
這將有助於恢復部分貿易流動,也能緩解市場憂慮。
但問題的根源依然存在。中國對美出口遠大於進口。此外,尚有更棘手的分歧尚待解決,包括中國的政府補貼、關鍵產業政策、台海及其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爭取更平衡的貿易關系的斗爭遠未結束——它只是轉移了陣地。
前線從中國的工廠與美國的超市,轉向北京與華盛頓的談判桌。-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