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14 | 來源: 硅谷101 | 有1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關稅 | 字體: 小 中 大
這場遷徙最終會落在哪兒?是更貴的產品?更少的選擇?還是更長的等待時間?關稅的博弈,不只是發生在會議室裡,也更發生在我們每壹個人的錢包裡。
Dan Krassenstein
Procon Pacific全球供應鏈總監
“Selling to China”作者與編輯:
中美這場貿易戰中的輸家是誰?是兩國中最脆弱的群體。
在中國,是那些與這場戰爭無關、只是在工廠辛勤工作的工人。他們每周工作40到60小時,只為掙點錢寄回老家,養家糊口。
美國情況也壹樣。由於貿易戰導致商品成本上升,美國過去贰拾年壹直依賴的中國低價供應鏈受到影響,在沒有同樣低價的替代供應來源到來之前,沃爾瑪、好市多等超市中,原本價格低廉的衣物和生活用品會開始漲價。那些收入有限、無法承擔高價商品的藍領工人不得不在“買嬰兒車”還是“買炒鍋”之間做選擇,因為這兩樣產品的價格可能都漲了壹倍,他們也是這場貿易戰的受害者。
貿易戰是如何影響蘋果上下游的壹系列的供應商、工廠與工人的?接下來我們將拆解剖析蘋果的供應鏈到底是如何運轉的。
02 “果鏈”長什麼樣?
過去,在所有蘋果產品上能看得見的地方,都刻著這樣壹句話:加州設計,中國制造。這句話就是全球供應鏈的縮影:在當時,硅谷提供了最尖端的電子產品設計,而這些設計真正的落地,卻是在深圳、鄭州等城市的工廠裡,由工人壹個個零件手工組裝而成的。
Ker Gibbs
上海美國商會前主席-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