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14 | 來源: 硅谷101 | 有1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關稅 | 字體: 小 中 大
“Selling to China”作者與編輯:
蘋果在庫比蒂諾設計iPhone,生產制造環節則遍布全球,但蘋果甚至並不擁有自己的供應鏈,以中國為例,蘋果最大的代工廠是富士康,此外還有其他按照蘋果規格進行生產的公司。但除了富士康這樣的大型供應商之外,還有大量的其他供應商,負責提供從低附加值的零件到為蘋果專門定制的零件,包括螺絲、屏幕、外殼,甚至芯片等等。
而蘋果對供應鏈本身也傾注了許多心血。當喬布斯掌權蘋果的時候,就以事無巨細的管理模式為人所知,這當然也包括供應鏈。
Ker Gibbs
上海美國商會前主席
“Selling to China”作者與編輯:
喬布斯以想要掌控產品的每壹個細節而聞名,他希望擁有絕對的控制權,不僅是在軟硬件整合方面,更是在制造過程中的每壹個環節。
但蘋果的供應鏈變成如今的結構,大部分還是現任CEO庫克的功勞。庫克於1998年加入蘋果,2007年擔任COO,當時他主導的工作就是蘋果供應鏈的構建。
庫克從2004年開始幫助蘋果轉向海外制造,壹個高效的全球供應鏈也成為了蘋果商業帝國的基石。而在“果鏈”中,中國企業是重中之重,蘋果全球200家主要供應商中,超過80%在中國設有生產基地,涵蓋從原材料到組裝的完整產業鏈。iPhone中最關鍵的零部件,大多來自於中國以及周邊國家地區。
比如AirPods全球最大的代工商,也是iPhone重要的供應商立訊精密;蘋果玻璃蓋板的主要供應商藍思科技;生產AirPods麥克風、iPhone揚聲器的歌爾股份;給iPhone攝像頭生產光學器件的水晶光電;iPhone電池的重要供應商欣旺達等等。-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