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15 | 来源: 把科学带回家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淡红墨头鱼一般只能长到14厘米,是最早的鱼疗物种(图片来源:commons.wikimedia)
更为常见的“鱼医生”一般有大口似真小鲤(Cyprinella macrostomum)和双孔鱼(Gyrinocheilus aymonieri)。双孔鱼又叫星子鱼或者青苔鼠,是原产于我国云南以及中南半岛的淡水鱼类。不过这些鱼的价格和进货成本比较高,所以很多鱼疗店会转而使用更为常见并且价格更为低廉的鱼苗——罗非鱼。
罗非鱼(Oreochromis)其实是慈鲷科非鲫属及口孵非鲫属数种鱼类的统称,它们的适应能力极强,不仅能在湖、河、池塘的浅水中生存,也能生活在入海口或者近岸沿海的咸水中。并且它们的食性极广,无论是藻类还是微小动物都能吃得下。当然,它们也能啃食人体的死皮。
不过罗非鱼更多时候是以这种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图片来源:网络)
无论是哪种温泉鱼,在“退役”之后都会被直接扔掉,并不会做成菜端上餐桌。其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不划算,零食类小鱼干对原料的需求量极大,而这些零星死亡的小鱼苗根本不足以成为稳定的货源。大部分正规厂商制作小鱼干的鱼类其实是海洋中的鳀鱼,都是远洋打捞后再运往厂家生产的。
鳀(tí)鱼,俗称“海蜒”,虽然体型小,但营养价值高,口味鲜美(图片来源:pixabay.com)
不管是外形、种类还是口感,温泉鱼和零食鱼的差别都很大,我们不必担心“人吃鱼吃人”的内循环。另外我们也不用恐惧温泉鱼会传染艾滋病或者乙肝,因为病毒一旦离开了宿主细胞,很快就会死亡,通过鱼疗传播这些传染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温泉鱼疗也并不能称得上足够安全,虽然维多利亚的个案有些极端,但鱼疗确实存在感染皮肤病的风险。这些小鱼主要啃食的是我们皮肤的表皮层,但也有可能会触及到真皮层。鱼一旦咬破皮肤,感染轻重就很不确定了,如果遭遇类似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危险细菌就非常糟糕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