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16 | 來源: 青春杭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柴靜 | 字體: 小 中 大
很多事不用問值不值得,只用問,它對你來說,是不是有如珍寶。
1
“我是踩著屍體上船的。”高秉涵說。
拾多萬人在金門的海灘上等船,來了兩艘,最多壹艘能裝壹萬人。他13歲,拖著壹根棍子,瘸著腿站在人群裡,他不知道這是哪兒,也不知道要去哪兒,他離開山東老家逃難6個月了,他媽媽說,跟著人流走,要活下去。
天亮的時候登陸艇靠岸,人像海水壹樣往上沖,剛開始沒有壹個能進去,全都卡在門口,“擠不進去就往下踩呀,就這麼踩著人上滿了。”
他肩膀壹沉,身後有個兵拿槍托往下拼命壓小孩子的肩膀,准備踩著他上船,壹個軍官壹槍把士兵從他肩上打下來,救了他,“我上了船兩只腳都沒有鞋子了,鞋子老早就掉了,踩的都是人,都沒有走路,是被推上去了。你不走都不行。”
船要關門,門還卡著很多人,關的時候,有的人從頸部壹下切掉了,有的人是切斷壹條腿,比起那個場面,孩子更害怕的是聲音——船剛剛離開岸,沒有上船的人喊的聲音,“那就是鬼叫壹樣,大聲叫。聽不清楚,都在叫。”
有些沒上船的兵,拿著槍就對著船上的人打,機槍打過來,甲板上的人死了壹大片,都是血。壹個炮彈落到船上,又死了壹大群人,如果是大炮彈,船就會沉了。
他躲在船艙的廁所裡,裡面擠了柒八個人,“站的地方動都不能動啊,就是這樣到台灣來了。”
這是1949年,最後壹艘開往台灣的登陸艇。
2
高秉涵的外祖父叫宋紹唐,清末最後壹批公費生留學生,在日本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是資深的國民黨元老派,後任東昌府知府。
高秉涵母親叫宋書玉,與丈夫在山東菏澤農村創辦新式小學,發展鄉村教育。1948年,內戰激烈,壹個家庭就此分崩,高秉涵父親是學校校長,在地方沖突中被槍殺,姐姐失蹤,後來才知道是去了延安。“我父親死的時候,我大姐正在高喊口號,毛澤東給她頒獎,她是模范女青年。”
母親擔心拾叁歲的兒子安危,在他包袱裡放了贰拾塊袁大頭,壹根父親死亡時身上的繩索,壹張初中新生入學證明,在父親墳前磕了叁個頭後,讓他離開家,去投奔設在南京的流亡學校。
母親送他到東關外上車,馬車上是木板,兩個車輪是汽車胎,壹贰拾個同學,都坐在自己行李包袱上。上了車天就亮了,母親怕他記不住,擰了壹下兒子的耳朵,“跟著帽子上有太陽的部隊走,他們回來你才能回來,如果你早回來,就跟你父親壹樣了,知道了麼?”
九月石榴剛熟,外婆摘了壹顆,塞在他手裡,大石榴已經熟得裂開了口,小孩子看著鮮紅晶亮的榴籽,忍不住低頭吃了壹把,這壹口的功夫,同學推他:“你媽喊你。”
他壹扭頭,車已經拐過彎,他媽再也看不到了。
77歲的高秉涵說:“我這壹輩子再也不吃石榴。”
3
他把褲腳卷起來,小腿上全是黑色的傷疤,他壹生不能穿短褲,沒有進泳池。知道是陳年的疤痕了,但我還是不敢來回摸,只把手輕蓋在上面,上面沒有肉,只是壹塊壹塊黑色的皮。他微笑,“都被蟲子吃完了。”
六拾年前,南京學校解散,學生們壹哄而散,他無處可去,不敢返家,跟著人流走,走了六個省,2000多裡路,稻田裡也全是人,汽車,騾馬,傷兵,難民……軍隊扎營做飯時,他扯壹個芭蕉葉,窩壹點粥喝,前面排著兩個士兵,剛盛的熱粥,突然有人喊“共匪來了”,第壹個士兵荒促轉身,壹缸熱粥全潑上他腿上,第贰個士兵磕在他身上,手裡的粥又潑了上去。沒人顧得上,他自己也只能跟著逃。-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