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16 | 來源: 上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相較於前述國家媒體在面對本國間諜案的追根究底,相關書籍、紀錄片、影劇不斷問世,台灣媒體的怠墮、自我限縮讓人汗顏,實在令人難以想像,今年被“無國界記者組織”列為“世界新聞自由指數”第贰拾肆名、亞洲第壹的台灣媒體竟然是這種態度處理本國的間諜案。
不過,台灣媒體的自我限縮除了自身因素之外,《國家情報工作法》等法令的束縛,再加上公部門,特別是情報界、軍方避諱深入討論相關話題也是主要原因。 情報界、軍方等相關單位在面對共諜案,尤其是自身人員涉及相關案件時,“家丑不可外揚”的心態讓前述單位避諱討論相關案情,更不樂見媒體主動報道。
前述因素的影響,造成台灣媒體無法深入探討共諜案。
隨著國安系統加強對共諜滲透的防制之際,吾人不禁要問,還要讓公眾對於過往的共諜案繼續保持壹知半解的狀態嗎?
讓公眾有知的權利
由於前述因素使得台灣公眾對前述共諜案所反映國安問題的隔閡和不了解,筆者不揣冒昧提出下列數點作為拋磚引玉:
壹、媒體界有心者應積極耕耘相關議題,比照前述國家同業處理相關議題的作法,透過深度報道、著書、新聞紀錄片等方式,探究過往共諜案的始末以及背後衍生的體制問題。
贰、情報界、軍方在內的公部門不應該再避諱深入討論相關話題,甚至可以主動和媒體合作,以過往的共諜案為鑒,為內部人員及公眾作有效的保防教育,並且從相關報道、討論中找到過往未能發現的保防盲點。 同樣的作法也適用在包括執政黨在內的朝野政黨在面對共諜案的態度上。
叁、公眾應該督促台灣媒體及執政者,改變台灣媒體及執政者面對相關議題的態度,正視公眾有知的權利。
結語
在面對共諜案層出不窮的今日,台灣需要的不只是加強國安體制、修法嚴懲,還需要讓公眾在維護機敏資訊的前提之下,了解共諜案的始末以及背後的體制問題,唯有公眾清晰的了解共諜的面貌,才能真正的落實全民保防教育和爭取公眾對反情報作為的支持。-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