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16 | 來源: 智谷趨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關稅 | 字體: 小 中 大
近日,國家有關部門約談京東、美團、餓了麼等平台企業,強調“公平有序競爭,共同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結合此前國家關於“反內卷”的種種部署,意圖也很明顯。
毋庸諱言,就是要遏制“低價換市場”“補貼換份額”的低水平競爭,通過“有形之手”將整個市場拉到健康有序的競爭之中,走高質量發展,而非價格血拼。
這條轉型之路,光伏、鋰電、新能源“新叁樣”走過,在國際市場找增量,逐漸闖出壹片天。作為服務業存量市場的轉型代表,中國外賣也應大踏步向前,走向更高維度的全球產業競爭之中。
與其把資源瘋狂投入到國內市場,和新入局者比拼價格“內卷”,不如在海外市場打出壹片新天地。
4新大航海時代已來
2025年注定是壹個標志性的年份,美國掀起的關稅戰,還會帶來更大的暴風驟雨。
但是,即便地緣政治所帶來的商業挑戰很大,但開放、發展的主基調從未變過。這也意味著中國企業將加快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沖破原有的桎梏。
對中國企業尤其是廣大民營企業來說,認識到這樣的時代機遇,勇於“出海”,將決定未來的發展和命運。
高層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就提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要“胸懷報國志、壹心謀發展、守法善經營、先富促共富”。在此前,高層也多次強調民營企業要“拓展國際視野,增強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形成更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壹流企業。”
如何求報國、謀發展?走出去,到全球舞台上大顯身手,正是對國家期望和時代精神的最好響應。
我們有Deepseek為代表的“硬科技”輸出,也有Keeta為代表的“軟服務”輸出,出海階段在升級、國際影響力也在升級。
華為(专题)、美團、比亞迪等企業為代表的全球化實踐,既有傳統制造,也有數字服務,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高,既體現了中國貿易的“軟服務”,也體現出中國科技的“硬實力”。
時代呼喚更多的中國企業,勇敢地“走出去”,擁抱壹個新的“大航海”時代。-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