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17 | 來源: 鳳凰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關稅 | 字體: 小 中 大
據鳳凰衛視報道,中美首次經貿會談達成壹系列重要共識,遠超全球市場預期。5月14日,中美先後落實臨時協議:美方取消4月8日和9日對中國商品加征的共計91%的關稅,中方相應取消91%的反制關稅。針對4月2日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的34%“對等關稅”,其中24%暫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中方也相應暫停實施24%的反制關稅,保留剩余10%。中方還相應暫停或取消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分析指出,目前美國對華關稅累計約為43.5%,依然處於較高水平。
中美雙方壹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就經貿領域的各自關切保持密切溝通。不過,海內外普遍關注到中美雙方是“暫停”實施24%的“對等關稅”,之後的關稅稅率還要看雙方談判的情況。在特朗普第壹次任期內,中美雙方叁次達成共識停止加征新的關稅,而美方每次都會單方面升級對華關稅,導致談判受挫,反復2年後中美才正式簽署第壹階段經貿協議。因此,國際輿論壹致認為本輪中美談判接下來會進入拉鋸戰,90天內解決所有問題的可能性不大,重要的是雙方保持磋商的態勢。
對於後續中美談判的結果,不少分析指出,10%的基准“對等關稅”和暫緩90天的24%關稅很難協商取消。
美國財長貝森特在媒體采訪時透露,90天的暫緩期是為解決市場准入和非關稅壁壘等方面做准備。來自中國方面的不少分析也指出,所謂“結構性改革”與所謂“非關稅壁壘”是特朗普的主要對華交換條件,涉及中國的產業政策、政府補貼、技術轉讓和知識產權等壹系列問題。
關於中美互降關稅對商貿往來的影響,從美國方面來看,即便中國的關稅被降至 30%,壹些企業原有的商業模式還是難以為繼,因為在美國難以找到像中國那樣能及時服務小企業的生產能力。整體看,進口商獲得暫時喘息機會,運輸費用上漲和關稅不確定性的壓力不減。
從中國方面看,有機構測算,保留30%關稅將拖累中國對美出口30%,拖累GDP增長1-1.5個百分點。
中國的對美出口企業在《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布當天,就立刻和客戶展開商談,希望在90天的關稅減免期內完成貨物貿易,清理現有庫存,但對美國貿易政策的信任難以恢復。
在關稅這壹貿易戰武器的背後,世界第壹和第贰大經濟體之間真正要較量的是以制造業為代表的科技實力,因此,先進制造業等高新技術密集領域的開放與合作將是談判的核心之壹。
學者預計叁類制造業將被美國區別處理,資本密集型的先進制造業正被加速回流,壹部分半先進制造業和低端制造業的回流則不在重點考慮范圍之內。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在謀求高端制造業回流的同時,不斷升級封控先進制造技術與產品的對華出口。
對於中國來說,《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第壹階段收官之年,也是中國成為“制造強國”的關鍵壹年,10年來的發展成果是對美談判的底氣。
截至2024年,中國制造業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壹,全球占比28%,在500種主要工業品中超過220種產量全球第壹;570多家工業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占比近肆分之壹。分析指出,生產制造復雜度提升和進口依賴度降低顯示出中國先進制造業的強大實力和巨大潛力。
近年來,美國采取各種措施圍堵中國,先進制造業集群的競爭已經成為中美博弈的焦點之壹,打造世界級先進產業集群是中國贏得主動權的關鍵。中國政府多次強調,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是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有利於形成協同創新、人才集聚和降本增效等規模效應與競爭優勢。
整體來看,特朗普第壹任期內打壓中國制造業,倒逼“中國制造”越戰越強;面對新壹輪經貿談判,中國制造業站在了更高的起點上,中國和美國的互動、合作與較量就有了更大的主動權和話語權,中美談判的最終成果值得期待。-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