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17 | 來源: 火星宏觀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北京 | 字體: 小 中 大
瑞士談判聲明公布後,保留的新增加的關稅,美國對中國為30%,中國對美國為10%。
新老關稅合並計算,在對暫停的24%的關稅進行談判的90天內,中國出口美國面臨的實際關稅為51%,美國出口中國的實際關稅為44%。按照這樣的關稅水平,中美目前的互征關稅水平,均為全球最高水平。
這意味著,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關稅比川普第贰任期之前增加了30個百分點,按百分比計算,中國出口美國的關稅增加了1.4倍。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出口退稅稅率最多為13%。美國新增30%的關稅,完全沖抵了出口退稅13%賦能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力。
關稅決定著進口商品的價格!從經濟學原理中價格對需求的影響角度,北大的王勇教授、21世紀經濟報道的編輯們,是如何能夠得出美國對中國的關稅上漲了1.4倍,美國對中國的商品訂單還能暴增的結論?難道美國進口商真的是人傻錢多?
催促趕快將原有訂單裝船出貨,倒是符合商業邏輯。歐美人做生意比較誠信,下訂單的時候就會支付叁分之壹的定金。不像我們的某車企大廠,下了訂單不付款,交了貨也不給錢,給壹張內部供應鏈期票,至今已欠供應商叁千多億。關稅增加了30%,剛好與定金差不多。不要貨,損失定金。在90天內出貨,美國出口商算上定金也不虧,還履約了合同。
叁、面對懸而未決的24%的關稅,美國進口商也只會壹邊觀望壹邊轉移訂單至關稅低的供應商。
中美日內瓦貿易談判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明面上就是24%的暫停關稅。如果雙方在90天內能夠化解積重難返的貿易矛盾,這24%的關稅即可取消,否則,90天後中對美的關稅將從51%增加到75%,美對中關稅將從44%增加到68%。
對於大多數中國或者美國的出口商而言,68%或75%的關稅,都是滅頂之災,將會導致事實上的貿易中斷。
面對這樣巨大的未來不確定性因素,對於替代性較大的或者需求彈性較大的商品而言,中美出口商都不太可能去增加新的訂單。
因為從下訂單到生產備料,至少需要1-2周,從生產到驗貨到發貨,至少需要1-2月,從發貨到運至美國碼頭,則需要2-3周,90天的時間對於現貨是夠用的,對於新貨則時間不夠。如果拖到90天之後才能收到貨,對於美國進口商而言,其關稅則有可能要從51%增加24%到75%,其進口成本突增47%,大多數美國進口商都不可能做出這樣的商業決策。-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