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17 | 來源: 貨殖新傳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中美博弈 | 字體: 小 中 大
牆內自媒體貨殖新傳文章:“不卑不亢,老成謀國。”
我想用這八個字,形容中方代表在瑞士與美帝財長貝森特談判時的神情、姿態等身體語言。
從動作看,有爭、有忍,有底氣、有委屈,這張照片,雖不能與澤連斯基見川皇相比,但也足夠傳神。
當然,這組照片全部都是瑞士那邊和國外通訊社拍的。這麼有張力的照片,中方拍了也不會發。
相比劉副總當年見第壹任期的川皇,恍如隔世。
劉副總當然也有相忍為國,但在氣勢上,面對川皇的霸道,全球廣受歡迎的政治家澤連斯基也只能咬碎了牙、搓破了手,劉副總又能奈他何。
何況兩人地位懸殊,又擠在人家逼仄的辦公室裡,連個像樣的談話空間都不具備,更像是下屬向領導匯報工作。
這次,貿易戰已打成這樣,雙方都探明了對方的底細,也摸清了自己軟肋,再不用藏著掖著,那就直接進入正題吧。
劉副總當年見第壹任期的川皇
劉副總當年見第壹任期的川皇
可以看出,中方領導胸有成竹、身體柔軟,絕不受“不跪”那種公牛言辭影響,可謂老成謀國。
國際媒體也看到了這壹點,他們用“中國經濟官員正試圖像人類壹樣說話”為題報道了瑞士會談。
這句話其實並不扎眼,而是化用了我們的口語“說人話不要說官話”,意思中方代表不念稿子不講官話,而是講聽能懂的實在話。
這家媒體也說了,“更溫和的溝通方式可能有助於日內瓦談判”。
不要動氣,好好說話。
從下面兩張合影看,面對鏡頭,中方領導顯出壹個領導該有的體面和風度;盡管對方正部級的貝森特,要麼高昂頭顱,要麼看著別處。
在葡萄架下的叁張合影中,貝森特也是這副樣子。要是擱在往日,可能負責外交禮儀的官員已經提出異議了。但現在是特殊時期,相忍為國吧。
壹方面,他確實個頭高,攝影師可能會感受到仰拍的壓力。另壹方面,他在其他場合的照片,也都是這個樣子。說明他沒有地方工作履歷、缺乏組織培養,當領導還是嫩了點。
在下面這張會議開始前的合影中,貝森特面向鏡頭擺POSE,中方領導則正在為即將開始的談判蓄力:
下圖就更加是了,貝森特輕松地靠在沙發椅背上,中方領導右臂環抱,躲開了貝森特的目光,雙方呈90度角,顯然是走到了拾字路口。
在非正式場合,貝森特排行走時壹點謙讓也沒有。這要是在山東,估計我會沖上去拉小貝的袖子。
在與美方官員打招呼握手時,中方領導表現出恰如其分的熱情,壹看就是幾千年的修行。
在跟瑞士官員握手時,更是未站穩即伸手握住,表現出對撮合雙方談判的感謝:
從下面幾張陪同人員抓緊時間單個緊張交涉的照片看,談判確實取得了重大進展,應該是在就壹些遺漏的細節或文本進行最後的確認。
領導可以稍稍放松壹下神情了:
但在下圖中,中方官員斗雞似的發型和動作,將美方小子逼到了牆角,令人精神大振:
會議結束,久久不忍離去,明顯意猶未盡,太平洋暖風勁吹。
他們這些國外的記者除了跑得快,抓表情確實是壹把好手,有些重要消息,壹切盡在不言中。
此次協議達成,雖然美方仍然加了稅,但好過經貿直接脆斷。
當然,後事怎麼樣,還有很硬的話題要談。貝森特這兩天就直接打明牌:
美國在新冠期間的戰略物資供應受制於中國,因此藥物和半導體等要脫鉤。
除了戰略產業,中美兩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不能脫鉤,但要解決貿易逆差問題。
他們這個提法,當然要斗爭。但是話挑明了,生意就是各取所需,不要動不動拔劍相向,又不是打鴉片戰爭。
再說了,有些事情,拉長歷史,未必完全是壞事。我們的周末雙休,就是加入WTO時他們強加給我們的。
多少著眼於遠方吧。在2008年,就有壹位經濟智囊,和壹位計劃單列市的發改委主任講過,東西賣不動,壹般國家都是發錢給消費端,從去庫存開始重啟經濟循環;而中方則通過放貸給生產端,通過發工資拉動消費重啟經濟。
但他們也警告,如果壹味擴大產能,內需又起不來,可能會引發其他國家的反彈,畢竟他們也有生計問題。
現在,怎麼說呢,不做結論,只說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就算他們不逼,我們也不能壹味地以低工資來競爭,也該主動調整以改善生活了。
而非上圖那樣消費占GDP比重壹路不升反降。
否則,發展經濟的意義何在?-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