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17 | 來源: 不相及研究所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在某些夜晚,銀河的星光像被按了暫停鍵,宇宙並未故障,只是山東男人打開了新聞。
這個時刻,世界必須讓位給莊重。
無論你是正在坐車,還是正在開車,只要人還在山東,某個角落總有人正目光炯炯地盯著屏幕,男人們的靈魂,早已隨本台消息開始共振。
山東男人看新聞聯播,是壹種肌肉記憶,像反射弧,只要時間壹到,他們的眼神就會自動切換到嚴肅模式。
你可以在淄博的燒烤攤上看到壹個穿背心的漢子,壹邊擼串壹邊復述昨晚的要點。“你說這水利調度,他講得就有意思!庫容——你懂不懂庫容?”
他們不是北京的哥,後者聊時政,常常收於壹句“咱也不懂,咱也不敢問”;而山東大哥即便在網吧上網,也會順勢在滅敵之余切屏,他甚至此時不怕對手窺屏。
新聞節目,在山東男人的生活中,是壹種全天候、跨場景的存在。
他們會壹邊削蘋果壹邊收聽今日要聞,壹邊烙大餅壹邊點評天氣趨勢;早餐時間,電視必須開著,哪怕嘴裡只塞得下壹個雞蛋,也要耳朵分壹點帶寬給國內新聞簡報。
很多山東的孩子表示,童年都是這麼過來的,“當聽到《朝聞天下》片頭熟悉的起床號,那充滿秩序、嚴謹和正氣的壹天就開始了。”
“晚自習前壹定要看《新聞聯播》,算是完成了閉環。”
有女生講過這樣的經歷,和山東男朋友第壹次出去旅游,剛到酒店,對方突然壹把拿過遙控器,調到新聞頻道。
“現在柒點,你待壹等,有什麼事看完新聞再說。”
“那天他最深情的壹句話,是洗了壹半澡,突然探出個腦袋囑咐我,‘電視別換台,剛播了壹半兒’。”
在山東男人眼裡,繁華的世界已無法造成波瀾,而新聞則是黃昏時的奧林匹斯。
高鐵、早餐廳、候車室,只要有屏幕的地方,就有他們凝神的剪影。有的賓館前台甚至默默把電視鎖在新聞頻道,有的賓館,也只有新聞頻道。
你可能在凌晨的高鐵車廂,看見壹個戴眼鏡的大哥正目光炯炯盯著手機屏幕,別人以為他在炒股,其實他在看晚間快報。
你也可能在縣城小賓館的大堂,看到做生意的幾個男人在等房卡,卻都默契地盯著電視裡的《財經天下》,像是等著壹個神諭落地。
“賓館每天早上都放新聞,現在不看新聞,根本吃不下飯。”
在山東,新聞不是節目的門類,它是壹種精神體操,是壹種父系的靜默情緒,也是某種默契的群體活動。
壹些年輕人可能覺得這是無聊的象征,當你表示出“掙3000塊的工資,幹嘛還操那麼多心”時,壹些山東大哥會默認你與財富無緣。
“氣氛突然停滯了,大哥問我喜歡聽什麼歌,然後默默打開了交通廣播普法頻道,可能是怕我不會賺錢,但多少要懂點法,別走歪路。”
有人說山東地區的犯罪率低,可能和從小的經歷有關。
有的人家裡整天看新聞,自己也耳濡目染,從小就知道立遺囑時要有旁人在場證明。
孩子們也從不攀比誰家的爸爸能打,就算能打得贏怪獸,但很可能會影響孩子考公。
當然,不同家庭也有自己的喜好,有的喜歡在吃晚飯時壹定要看完《天氣預報》,有的喜歡看《今日說法》復播,或《海峽兩岸》,總之,“總有你喜歡的那壹檔。”
你和山東男人聊天,也別指望能聊點當下流行的瓜。
他不知道哪個藝人塌房了,但他知道明天降溫,他不關心誰誰離婚了,但他能准確告訴你2025年種大蔥的回報率。
當人們還在沉迷熱搜時,睿智的山東男人早已從學生時代,就能從畫面資料中抽絲剝繭,“誰又表白了”永遠比不過“誰和誰又見面了”。
每個城市都有人民廣場,但在山東,人民廣場是個很奇妙的存在。不是約會聖地,不是老年迪斯科的賽場,而是新聞播放的露天劇場。
你走過廣場,屏幕上正在循環播出壹條某地好消息,下面的大爺大媽坐著小馬扎,目光莊嚴,像是在看自己老年大學的畢業典禮。
“你別以為他們聽不懂,他們就是不點評。”旁邊壹個賣糖葫蘆的小哥說。
“而且他們比你知道得還早。”
曾有媒體做過壹項民間調查,山東人不光愛看書,還愛看新聞,尤其是時政新聞,達到統計樣本中的71.5%,每天光閱讀就要花1個多小時,這足以看出新聞對於山東人來說,是壹種精神剛需。
“是興趣愛好,也是休閒娛樂。”
不僅如此,《大眾日報》還統計過,山東人還最愛看春晚,根本停不下來。
當壹線城市的人,用社交媒體緩解焦慮,用理財APP獲得虛假安慰時,只有山東男人堅毅而准時地打開了新聞聯播。
他們不跟風,不盲從,坐在電視前,像壹棵老槐樹,穩穩當當看壹個省的風調雨順,穩住全家的情緒。
“看新聞是壹種消弭內心躁動的行為。”壹位從未離開過德州的出租司機如是說,“你說這世界壹天壹個樣,咱得有個定心丸。新聞播什麼,咱就知道往哪使勁。”
“平時開車忙,沒法陪孩子,也只有在這壹刻,我跟孩子,才是同頻的。”
年輕人靠短視頻充電,山東男人靠看新聞調頻。他們也上網,也刷手機,但手機可能只是用來看更清晰的電視台APP。
你以為他們落伍,其實他們早已脫敏。
“網上的事太碎,我喜歡完整的,看新聞,也解壓。”
“有時候覺得山東男人挺像人類學家的,就像蒲松齡,能有充分的耐心來記錄各地的故事,無論你講得多邪門,他們總是呵呵,好像見慣了大風浪。”
在山東,情緒通常只通過眉毛波動表達。在人們的日常交談裡,山東男人擅長以“嗯”與“哦”完成對復雜問題的回應。
可壹旦到了看新聞的環節,他們反而活絡起來,會像年輕人追劇時壹樣發出“嘖嘖”、“啊哈”、“你看這兒”的聲音。
山東男人的內心世界,平時不打開,但在新聞畫面裡,他們突然擁有了壹個安全通道。
如果說城市性格可以被壹種行為定義,那山東男人的看新聞儀式感,就像北京的准點列車,上海的餐桌紅酒,南京大爺的廣場象棋——穩定、不解釋、帶著壹種篤定的靜默美學。
在這個世界快進成8倍速的時代,他們卻用壹條條新聞,慢慢熬成自己的生活底味。
“慢即是快,我的朋友。”-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