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18 | 來源: 每日人物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開會時,HR說著裁員的決定,交代著後續的流程,我對這套話術已經很熟練,但這可能是我第壹次全部聽清楚HR的話,前兩次,壹聽到裁員這個字眼,腦子都是懵的,只能叁叁兩兩地接收信息,現在回想,之前裁員的場景全都是模糊的。
老實說,我其實早就知道會有這麼壹天了,從我壹入職起,公司裡就開始出現各種信號。在互聯網行業,公司每隔壹段時間都會有明確的短期小目標要達成,比如在電商公司,幾乎每個月,都會設立清晰的GMV(商品成交總額)目標。剛壹進公司,我就會留意每壹個階段的GMV是否達成,項目每壹個環節的預期結果是否實現。可自打我入職以後,公司有幾個小目標都沒達成。
而且,在入職叁個月後,我們組就集體接到了HR的郵件,通知我們要調整薪資結構,還要縮短考核時間,原本壹年考核壹次,如今壹個季度就要考核壹次。總薪資不變,但要把壹部分基礎工資挪到績效工資裡。
也就是說,我們要變得比以前更卷,才能拿到和原本壹樣的薪水。而且,基礎工資少了,繳納社保的基數也就降低了,公積金之類的也就都降了。再多想壹步,公司既然能費這麼大勁調整結構,那擺明了就不會讓我們達到績效,實際上,就是降薪了呀。
組裡的氛圍也有點人心惶惶的,有壹次跟老員工壹起吃飯,她跟我說,“感覺我們要完了”。大家其實都相當於壹條繩上的螞蚱,她入職比我早,知道的信息也比我多,應該是想提醒我早做准備。
但我沒有提前著手找工作,因為我的簡歷已經“花了”。北漂六年,我第壹份工作是在壹家央企,後來跳到了阿裡,被裁員後去了高校,這已經是第肆份工作了。再加上作為壹個30多歲,已婚未育的女程序員,這樣的身份在職場裡是很被動的。如果是因為不可抗力導致的離職還可以解釋壹下,可要是聽風就是雨地去找新工作,拿著已經花掉的簡歷,人家反倒會質疑我的穩定性。
還有,我好像不太會主動去放棄,始終想的是,我還能不能把我手頭的工作再優化壹下。之前在阿裡的卷,是別人能行,我為什麼不行?現在的卷是那種,我已經看開了壹些事情,我知道有壹些卷是無意義的卷,但我依然去卷。至少多待壹天,就是多攢壹天錢。
最近的日子,我愈發覺得人真正可控的事情其實是很少的。到北京沒多久,我和愛人兩家幾乎掏空家底湊出首付,在北伍環買了壹套房子,我已經很久沒關注過房價了。前段時間,有個朋友打聽房價,我壹看,發現我們小區的房子,光是掛牌價就已經跌去伍六拾萬元了,成交價只會更低。得,我們在北京的這幾年,算是白幹了。
▲圖 / @程序媛叁妹 視頻截圖
搞笑的是,當初從央企主動離職,也是因為買了這套房子,需要還房貸,需要更高的薪資。現在每壹次被裁後,我都在後悔,是不是當初不應該跳槽?如果沒有跳出央企,現在會怎麼樣?
不過當時跟我做類似選擇的同學和同事也不少。這幾年,越來越多老同學開始相互取暖。幾乎隔段時間,就會傳來某個同學也被優化的消息,剛開始時,還會覺得意外,現在都習以為常了。前兩天,有同學辦婚禮,我和壹個老同學聊天,發現她從去年就被裁員了,“快壹年了,還沒找到工作”。想來也挺神奇的,剛畢業時大家壹起找工作,現在人快中年了,又開始壹起找工作了。
這次被裁員後,我頭壹次沒有立刻開始投簡歷,找工作。和前兩次裁員比,看起來心態是更平和了,可實際上是更迷茫了。
我現在也算認清自己了,歲數大了,承認自己卷不過年輕人了,終於過了“別人能在互聯網卷,憑啥我就不行” 這道自己給自己設的坎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