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18 | 來源: 每日人物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入職後也感受到了療愈。沒有嚴格的績效考核,大家不會像在阿裡那樣把彼此當成對手互相競爭,人情味還是挺濃的。這家生孩子了,那家有什麼家事了,會壹起聊天。
因為閒暇時間變多了,我開始觀察周圍的人,高校的青春氛圍,各種講座、電影首映活動,都讓我重新活過來了。愛人上班的地方離學校不遠,有時候來找我蹭飯,壹起在未名湖邊散散步,壹切似乎要好起來了。
▲林媛入職高校後,過上了早八晚伍、有寒暑假的生活。圖 / 視覺中國
但危機感並沒有消失。我是帶著從上壹家公司被裁的陰影來的,始終比別人敏感。工作半年後,開始出現很多危險信號。和老員工聊天時,我發現原本的項目也都沒有中標成功,很多新項目也都沒申下來,按理來說工作量很多的幾個月也沒有忙起來。按照互聯網行業的評判標准來說,這相當於“沒有創造出什麼價值”。老同事跟我們說,領導建議大家趁著不忙的時候,多去學壹點自己的本領,這樣將來如果再求職也有競爭力。
領導也曾經抱怨,文科這兩年經費很難批,給團隊找新項目很難,壓力很大。不止沒有新項目,很多領導開始想辦法賺錢,有領導試著開暑期班,收課時費。我那時只覺得日子可能會變得難壹點,但從沒想過會再次被裁員,畢竟他們說之前從沒裁員過。
那壹天,沒有任何工作要匯報,領導突然把我叫到辦公室,這和第壹次裁員的場景出奇相似,我心想,“不妙”。領導也很難過,這是她第壹次接到裁員指標,她年紀比我們大很多,平時都把我們當孩子來看,她甚至不知道如何開口,對於裁員的流程,賠償標准,還沒有我熟悉。
同事們也是第壹次面對裁員這事,都開始幫我想留下來的辦法。有人出主意,可以調到技術部,結果隔壁的技術部甚至要解散了,工作了拾幾年的老員工都在擔心,他們的技術和市場相比是脫節的,失業後都不知道能去哪。
調崗失敗,我又壹次被裁員了,本以為經歷了上壹次的創傷,這回已經習慣了。可從北大離職後,我開始頻繁生病,叁天兩頭跑醫院,檢查了幾番後,最終確診帶狀包疹,就是那種神經痛,誰得過誰知道。我原本感覺自己狀態還蠻好的,結果醫生跟我說,“你壓力太大了,身體接受不了”。
好吧,看來創傷依然沒躲過,只是精神上麻木了。
我其實早就意識到,自己不適合在互聯網繼續卷了,所以這次被裁員後,我還是壹心想找高校的工作。可再找工作,高校的工作機會變得很少,有很多還變成了外包崗位。我把自己的身價壹降再降,只求能找到壹份工作。
印象最深的壹次,我面試壹家高校,其實不需要什麼專業背景,可能就是管理壹些智能設備,但當我得知有兩個男生跟我壹起競爭時,可能是心理暗示,導致我表現也沒有很好。最後老師問我期望薪資,我弱弱地試探,“5000元”,老師壹聽都撲哧笑了出來,他跟我說:你這個工資在北京應該活不下去。那個工作也沒得到。
我已婚未育的身份也變得更尷尬。很多面試,如果主動問及婚育狀況,那這輪面試壹般都過不了。找了兩叁個月,沒什麼進展。高校的崗位更少,後來壹有機會,我只好重回互聯網,再次下決心卷。然而這次更是,始終像徒勞地抓著滑滑的水草,最終還是被甩掉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