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19 | 來源: 北美留學生觀察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英國 | 字體: 小 中 大
原因其實不復雜。首先,是門檻相對較低,轉軌容易。相比法律、醫學、建築這類對本科背景要求極高的專業,會計、管理、金融等商科項目對“跨專業選手”更加友好。哪怕你本科是文科、工科,只要能補幾門基礎課程或提供相關經歷,大多數英國高校依然願意錄取你。
其次,是路徑夠短,回報可見。英國的授課型碩士基本是壹年制,意味著可以用壹年時間拿到壹紙碩士文憑,節省了近壹半的時間與花費。對於時間緊、預算有限,又想“快速鍍金”的申請者來說,這種效率不可不算優勢。
再者,是適配性強,使用范圍廣。商科屬於通用學科,不像計算機、設計那樣強技能導向,畢業後可投遞崗位范圍寬,回國考公、落戶也有政策承認度。很多學生在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時,會優先選擇“能用、夠穩、風險低”的賽道。
最後,還有壹個經常被忽略但非常關鍵的因素:這條路的復制性極強。中介有模板、校友有經驗、攻略有現成,全流程都可以借助“熟人路徑”完成。你能輕松打聽到哪個專業中國人多、哪個老師給分松、哪個項目有獎學金,不用花太多時間做規劃,照著前人走過的路復刻就行。
所以很多人選這類項目,可能不是因為喜歡會計或者熱愛管理,而是因為它“穩”。它不是理想的起點,但是風險最低的過渡選項。
壹年制碩士的時間紅利和結構便利,也強化了這條路徑的“模板化復制”傾向——快進、快出、快回國,成為既熟悉又可控的安全牌。
盡管這些商科項目在“入學階段”相對容易,但在“回報階段”問題日益顯現:
英國本地就業競爭激烈,金融、會計等職位多傾向本土候選人,且流程冗長、門檻復雜;
海歸回國求職同質化嚴重,特別是短期碩士項目,難以提供差異化競爭力。不少用人單位也在重新評估“壹年制英碩”的含金量。
據騰訊新聞報道,不止壹位HR對海外壹年制碩士是否“能學到東西”表示懷疑,認為其“課程壓縮、訓練有限”,已逐漸失去作為學歷優勢的意義。“碩士存在水化問題”“文憑越來越像門檻裝飾品”正在成為行業共識。
而在求職流程中,壹年制項目由於實習周期短、語言環境弱、社交網絡狹窄,更容易在核心崗位競爭中被邊緣化。在不少外企、投行和頭部互聯網崗位中,招聘方普遍強調“我們更看重實習經歷和項目經驗,學歷只是基礎”。-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