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21 | 来源: BBC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越南 | 字体: 小 中 大
“看到川普拿出展板,我当时还挺高兴的”,中国长三角地区贸易商彭先生的话出人意料,他说的是4月2日白宫玫瑰花园,川普拿出展板,滔滔不绝地介绍他的新政——对近百个国家的“对等关税”。
这张薄薄的展板,对全球贸易体系,无异于一颗“重磅弹”,看得见的是金融市场的巨震,不易看到的是一线贸易商取消的订单和停下的工厂。
随后一个月,政策几经反转——对多国暂缓,对中国极速升级,中美瑞士谈判后又突然降温——包括彭先生在内的贸易商们,心情也随着这些国际新闻头条起伏不定。
BBC与彭先生深入访谈,他的“惊人之语”揭示出中美贸易更多细节,深究之下它们不但能帮助外界理解中美贸易的本质,甚至在一些专家看来,更为两国谈判的走向提供线索。
竞争:不来自美国,来自越南
彭先生是一位贸易商,他们背后是广布于长三角的大小工厂,面对的是美国的进口商,但就彭先生而言,他主要做跨境电商,通过电商平台直接面对美国消费者,所以他的贸易(傢具和宠物用品)链条非常简单——从中国工厂订货,在美国电商上架,直接发给美国消费者。
那为何看到川普展板上的第一行给中国加征34%的关税,彭先生“还挺高兴”?因为,同样一张展板上,第三行的越南,被加征了46%的关税。“第一反应是中国又有优势了,所以我心态放得很平,既然是无差别攻击,那么对中国反而是好事”。
“别忘了,关税已经不是第一天的事了”,彭先生介绍过去几年间中国外贸江湖的一个大变化——川普第一任期的贸易战后,不少企业就已开始试探性外迁,只是当时东南亚的产业链配套尚未成熟。随着时间推移,越南已形成相对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到去年其所处的傢具品类已基本完成大规模转移。
但是这种转移对“大鱼”和“小鱼”而言不能一概而论。大型工贸一体企业凭借国内外双供应链布局更具抗风险能力;小型企业由于缺乏转移能力,面临的关税风险大得多。
彭先生处在中间,虽然也有越南的生产渠道,但主要从中国发货,因此他看重的不是美国施加了多少关税,而是那些先一步布局越南的同行们(其中不少是他的江浙同乡),面临更高还是更低的关税成本。
位于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一家企业,生产玩偶
“有个广泛的误解,就是越南劳动力成本更低”,彭先生解释,行内人测算,越南工人月薪为3000元人民币,但跟中国工人的工作市场、熟练程度、吃苦耐劳程度都没法比,实际效率要打七折,因此3000除以0.7,相当于4300元月薪,跟长三角的普工薪资已经差别不大。而且跨文化沟通不容易,使生产损耗更高,越南生产成本实际已高于中国。
而且过去几年,中国工厂的涌入,使越南土地租金从2022年的每月15元 /㎡ 暴涨至35 元/㎡,用工成本变得更高了。
所以,如果川普真的对越南加的关税比对中国更高,那么中国的成本优势反而凸显出来,彭先生的“高兴”即来自这里。
数据似乎也暗示着中-越-美之间的贸易关系。2025年第一季度,河内自北京进口商品约300亿美元,而对华盛顿的出口则达到314亿美元。事实上,如今中国大约四分之一的出口货物都需经由包括越南、柬埔寨在内的中间国家转运。-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