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21 | 來源: 快刀財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韓劇《善意的競爭》
家長和學生都堅信,“聰明藥”能提高智商、改變人生,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02是藥是毒僅壹線之隔
想提前搶跑卻輸慘了
“聰明藥”的面紗下,其本質是精神興奮性藥物。
這類藥物全部屬於國家嚴管的第壹類精神藥品,不僅有著極其嚴格的渠道控制,還具有成癮性大、耐受性、副作用強的特性,稍有不當就會抑制或損壞少年兒童的大腦神經發育。
以“專注達”為例,其原料、生產及流通等各個環節均受到嚴格管控,僅專科醫院或者部分具有資質的綜合醫院精神科具有開藥權利。某些醫院裡,它還被貼上了“高危”標簽,被鎖在需要叁把鑰匙才能打開的保險櫃中,因為其主要結構成分跟冰毒類似,連真正的ADHD患者,想開這個藥醫生都得慎之又慎,每壹片藥的流出都異常謹慎。
所以,服用“聰明藥”,並不是想當然的“提神”或“增強專注力”,而是直接幹預大腦神經遞質的平衡。對於健康的孩子來說,長期的非正常使用,不僅會產生幻覺、躁狂、多汗、心動過速、失眠和抑郁症等嚴重不良反應,還可能形成依賴成癮性。
北京高新醫院醫務處主任徐傑曾表示,僅在2018年,自己就接受了六拾多例“聰明藥”上癮的患者,這些人中有超過壹半,最終都染上了真正的毒品,最小的聰明藥成癮者,只有14歲。
2019年,據新京報報道,壹名正在備戰高考的高叁女孩田靜(化名),原本成績名列前茅,因為進入高叁後壓力太大,成績下滑明顯,望女成鳳的媽媽買來“聰明藥”讓女兒服用。
起初吃完聰明藥後,田靜確實感覺上課專注度提高了,成績大有起色。但同時,田靜不停地掉發、失眠,更可怕的是,嘗試斷藥的田靜開始頭疼、惡心,完全看不進書,只得繼續買藥、吃藥,由於需求越來越大,田靜瞞著父母在網上進行交易。
高考後,察覺異樣的父母帶著田靜來到醫院,才發現田靜已經染上毒癮。田靜媽媽怎麼都沒想到,最初只是想幫女兒提高高考成績,卻把女兒親手推向了吸毒的深淵。-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