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21 | 來源: 快刀財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無獨有偶,廣州壹所重點中學的高叁學生小李(化名),因為學業壓力過大,父母為其花重金購入“聰明藥”來提神。高考後,小李本以為不用再吃“聰明藥”,卻發現自己已經對這種藥產生依賴,壹旦不吃藥,就會情緒不穩、嗜睡、愛發脾氣,原本性格溫和的他甚至突然打傷了同學,只能暫停大學學業接受治療,之前所做的壹切“努力”,全部成了泡影。
家長們的推波助瀾下,又形成了壹條地下交易灰色產業鏈。2022年貴州遵義警方發現,有人通過快遞寄售不明藥物片劑,警方查扣後送檢,發現其中含有哌甲酯成分,購買者多為學生家長;2023年,青海西寧警方也曾繳獲“聰明藥”1181.8克,壹顆聰明藥最高可以炒至100元/片。
更荒謬的是,明明不需要吃藥的健康孩子,在家長的焦慮和期許下被動服藥,而真正需要用藥的ADHD群體,卻面臨著買不到藥、買不起藥的境地。
03國產平替聰明藥上市
是否會撕開濫用口子
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中國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總體患病率約6.4%,藥物治療是多動症患兒的有效治療手段,如果出現經常性的斷藥,不但會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還會出現症狀反彈等負效應。
然而,長期以來,正式獲得藥品批准文號的“聰明藥”在國內僅有壹款,那就是2005年獲批上市的用於治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專注達”,由於“需求”太過旺盛,專注達在全國范圍內都處於嚴重缺貨狀態。
從不斷上揚的銷售曲線,也能看到“專注達”的搶手程度。年報顯示,2024年“專注達”的銷售額為6.41億美元,根據模型推測,到了2025年,全球ADHD類藥物市場規模將達到147.1億美元,並將以4.11%的年復合增長率在2034年達到211.4億美元。
去年6月,專注達在國內的生產企業西安楊森曾公開回應缺貨問題,表示隨著需求量的大幅增長,已經超出公司生產能力,為緩解供應緊張,公司計劃將中國市場的“專注達”包裝工序從海外工廠轉移到西安工廠,以加快中國市場的供應速度。
正所謂有需求就有商機,國內不少藥企盯上了這個“機會”。今年4月14日,國家藥監局官網顯示,立方制藥申報的4類仿制藥鹽酸哌甲酯緩釋片獲批生產,這意味著,首個國產“聰明藥”即將面市。隨後,立方制藥壹連斬獲5個漲停板,在資本市場引起了巨大波瀾。
立方制藥的出現,讓無論是不是“聰明藥”的使用者,都卷入了壹場狂歡。對於“聰明藥”的患者來說,首仿藥的上市可以讓搶藥難得問題壹定程度上得以解決;對於想要取得藥物的家長、學生和伺機而動的藥販子來說,國產藥的口子開了之後,藥物濫用的機率大大增加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