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22 | 来源: 在人间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针对“福利断崖”的世界性问题。从医疗和社会资源的角度来看,年龄越小,康复资助的价值越大。比如在广州,年龄越小越容易申请到康复资助,每个月有1700元,14岁之后就没有这项资助了。但是从社会融合的角度,14岁之后的余生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广州的一些机构、家长也在推动针对成年心智障碍者的服务,比如就业、养老。
我也听到一些家长说,小时候砸锅卖铁也要带孩子去做康复治疗,最夸张的半年烧了20几万。广州最普通的康复费用是每月7000到1万元,从3岁开始介入治疗,一直到11岁左右,家长发现原来孩子康复不了,会非常失望。等孩子中学毕业后,没有学校再招收他们,也没有任何社会服务可以使用,家长也没有动力再带孩子到社会里面,他们只能在家里了。所以“福利断崖”问题,一是社会支持的部分(减少乃至消失),再是家长在过程中消耗太大了,无论是经济消耗,还是精气神的消耗。
我做这一行会有挫败感。因为性教育更多是运用到实际当中,我不确定我讲的知识他们都接收到了吗?后来,有家长跑过来告诉我,老师,你的课是有用的时候,我知道肯定是发生了不好的事情,孩子遇到了特殊状况,用到了我们教的内容。这个感受反而是我不想要的。我又转念想一下,幸好孩子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幸好他们参加过性教育课程,父母后续给了更多的支持,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他们知道怎么帮助自己。所以,我也不停地在自我调整中。
有人说性教育是从出生到坟墓的教育,它不是孩子唯一要学的东西,但是孩子必须要学的东西。与性相关的行为、问题,可能是心智障碍孩子融入社会的绊脚石。他如果突然当众脱裤子,家长不知道怎么支持和处理,周遭人不知道怎么看待,家长会觉得有压力,要求孩子以后不要出门。他们待在家里,社交能力会退行,慢慢变得越来越呆滞。
当你能够全面地去看这件事的时候,你就不会再把它当作唯一的、特别的事件,就像普通人摔了一跤,你可以怎么办就怎么办。-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