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22 | 来源: 智谷趋势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关税 | 字体: 小 中 大
就拿此次续签的350亿元人民币(约50亿美元)货币互换协议来说,简直是阿根廷市场的“速效救心丸”。
据阿根廷经济部测算,协议签署后几日内绕开美元结算,节省了近3.2亿美元汇兑成本,相当于覆盖全国公立医院半年的预算,也让比索止跌回稳,预估外汇储备压力能减轻20-25%。
这是因为,一张以人民币为基础的全球货币互换网络,正在悄悄扩张。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报告显示,目前已有超过40国与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基本覆盖了全球六大洲重点地区的主要经济体,总规模合计约4.1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在拉美的核心圈子,就包括阿根廷与巴西、智利。
自2009年达成合作以来,中阿的货币互换协议多次在阿根廷危急时刻扮演了“白衣骑士”的角色。
比如,2018年债务危机爆发时,阿根廷就凭借货币互换获得的人民币资金,偿还部分外债,避免了债务违约的灭顶之灾,稳住了国际市场的信心。2023年,阿根廷企业再次借助该机制,从中国顺利进口大量工业产品和电子设备,有效规避了美元汇率波动风险,大大降低了贸易成本。
这份协议不仅帮助阿根廷缓解外汇储备压力,还促进了双边贸易便利化,在经济困境中尤为重要。
难怪阿经济部长卡普托会说:“在经济沙漠中,中国协议是唯一绿洲。”
如此评价,可以说是相当高了。
3
更为戏剧性的一幕是,中阿协议签署几天后,IMF的贷款并没有像卡洛内警告的那样出现困难,反而照样给阿根廷批了200亿美元,其中首笔12亿美元当日到账,其余款项将分阶段在2025、2026年陆续拨放。
美国财长贝森特甚至在访问阿根廷时公开力挺米莱,称其“果断领导让美阿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
IMF批准融资协议当天,世界银行也宣布向阿根廷提供120亿美元的经济支持计划,美洲开发银行也宣布向阿根廷提供100亿美元融资。
IMF的“背书效应”,逐步显现。
阿根廷不仅短期内稳住了汇率,还获得国际评级机构认可。随后的5月,惠誉将阿根廷的长期外币主权评级上调至“CCC+”,明确指出新一轮市场化改革和IMF项目是评级提升的关键驱动力。
那么,为什么美国对阿根廷的“背刺”举动不以为忤,继续支持米莱呢?
首先,米莱在全球范围内被认为是极右翼的代表人物,跟懂王属于“惺惺相惜”。特朗普(专题)当选后,米莱立刻飞往海湖庄园,成为特朗普当选后会见的第一个外国领导人。曾经因为阿根廷在联大投票批评美国,米莱就炒了阿根廷外长的鱿鱼。
相比之下,与中国开展贸易、签订货币互换协议虽然刺激美国,但毕竟是多年来延续的做法,可以理解。
其次,IMF之所以给阿根廷进一步提供200亿美元的贷款援助,也是因为“债多不压身”。截至2025年2月,阿根廷对国际机构的债务高达755.52亿美元,其中IMF债务为407.12亿美元。仅利息一条,2025年阿根廷就需要向IMF支付19亿美元,此外还有多批以美元计价的政府债券将于年内到期。
说白了,IMF是阿根廷最大的债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IMF也难免被拖下水。
天价债务,叠加多次违约的前科,阿根廷的偿债能力一直让债主头疼。或许是担心阿根廷出事,之前的钱都打水漂,IMF也只能继续被套牢。
这点小心思,想必也被米莱拿捏得死死的。
最后还有重要的一点,关税战爆发时,美元恰好处于一个疲软的窗口。美联储鉴于经济衰退风险连续暂停加息,美元指数应声从103.8回落至94.3的两年低点,创下自2023年以来最大单月跌幅之一。4月第一周,美元暴跌1.7%,“安全港”角色一度被市场质疑。
正是在这一“窗口”内,米莱迅速宣布全面放开外汇管制,并取消企业进口支付和资本流动的限制。这一举动,也直接让官方与黑市的汇差从80%急降至15%,企业和个人争相将海外利润兑回比索,掀起了一场“非正式美元”抛售与“正规美元”结汇的热潮。
阿根廷央行数据显示,其央行外汇储备在三个月内从238亿美元飙升至387亿美元,增幅达62%。-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