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23 | 来源: 上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特朗普 | 字体: 小 中 大
因此,美国想要统治AI世界,必须从标准战上制定规则来取得一路领先的绝对优势地位。 而且,标准战也代表着,一旦黏性及系统生态绑定后,要重新换过是个系统与模组的生态系革命,打掉重练的成本非常大。 绑定后的「套牢成本」高,不利于转换系统,而有利于忠诚的永续使用。 因此,这对一开始即采用美规AI系统建构了竞争障碍而具有优势。
不过,特朗普的AI新政亦遭批评有诟病之处:
一、「一对一」国别协商的反效果:川普取消拜登政府的规则——把各国划分不同层级、决定各国可获得先进半导体数量的做法,变成政府对政府「一对一」协商制度,也如同拜登政府规则中的严格管制产生反效果,而转向中国购买未受管制的廉价替代品,反而削弱美国产业竞争力。
在川普对外管制AI的「一国一策」面向上,美国与各国一对一协商,乃至对个别企业的检视,不仅增加外交与执行成本,也很可能令部分国家反弹,进而削弱对美的信赖度。
目前世界各国皆在各自推行其AI政策,如欧盟、加拿大、日本等国,其监管方式与欧盟重视课责与伦理考量的作法趋同一致,而非如特朗普以支持AI创新作为优先立场。 欧盟正在推出一套全面的《人工智能法案》(EU AI Act)规则,以确保用户安全和责任; 加拿大《人工智能与资料法》(Artiticial Intelligence and Data Act, AIDA)强调AI发展的透明度与责任; 日本发布的《商业AI指导方针1.0》(AI Guidelines for Business Ver1.0)透过多方利益相关方参与制推动AI可信任原则。
川普的新政策对于建立国际AI治理标准变得更加棘手。 目前欧盟、七大工业国组织(Group 7)与其他多边组织正致力于透明度、公平性与安全性等AI关键原则上达成共识,但美国单边主张标准战作法,对于塑造国际规范将面临挑战。
二、新旧法令的缝合与长尾效应:在指南的新规定和既有法律的竞合与接轨上,亦有出口管制的长尾效应问题存在。
在AI快速迭代的演进速度上,让2022年颁布的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 很多细则变成了陈旧的废弃代码,反而成了美国公司自我审查的枷锁。
三、国安与技术外流危机:川普与中东的AI协议,目前已引起美国国内保守人士的质疑,大转弯的与过去管制的对象合作,对于「让美国再次伟大」或「美国优先」的保守主义叙事仍有很大的隔离感。
这些隔离感的疑虑包括:中东国家未来若与美国政治立场出现分歧,或是地缘政治局势发生变化,可能对美国构成难以掌控的安全风险; 模型未经授权使用,以及技术外流或成为中国间接取得先进AI技术的渠道等。
四、中东国家平衡美中的战略:在特朗普以芯片拢络中东油国,封杀中国华为芯片之际,中东国家也在美中关系之间寻求保持平衡之道,试图找出左右逢源对自己有利的发展方式。 沙特能源大臣萨勒曼(Abdulaziz bin Salman)在5月16日的利雅得论坛上表示:「我们不会将数位未来的钥匙交给任何单一国家。」或许是其立场的注解。
在实际的合作行动上,中东主权财富基金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在增持英伟达股票的同时,也向华为升腾生态伙伴寒武纪投资2亿美元; 沙特国家人工智能中心(SAIA)已与华为云达成合作,采用华为升腾芯片建构阿拉伯语大模型训练丛集。 阿联酋也与华为在阿布扎比共建5G+AI智慧城市实验室,部分边缘计算节点采用升腾(Ascend)310B芯片。
中东能否平衡美中关系? 或是海湾国家能否成为美国外包的全球第三大的AI中心? 还是同时能拥有美中AI双系统发展的优势等,牵涉问题仍多,尚需观察。
不过,历经七年的发展的「中国制造2025」,即使在美国不断强化的遏制战略下,中国在AI领域的自主发展已进入全球领先群,显示地球不再是平的,而是至少两个系统以上切换模式的地球。
川普的芯片拔椿、拉拢与利用中东,宣告海湾国家从石油大国向AI科技大国的转型,也标志着美国从全球管制到中东扩张的战略转变,更是预告美中AI科技冷战的再深化持久战。 尤其,对中的持久战,才是美国的终极目标。-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