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24 | 来源: 抛开书本AsideFromBooks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电影 | 字体: 小 中 大
电影《农奴》海报
另一方面,根据克里斯·贝里和玛丽·法夸尔的观点,wg前后的少数民族电影有显着差异。早期的电影将少数民族描绘为从封建制度中解放出来的人,由他们的汉族“兄长”引导走向现代化。然而,后来的电影在屏幕上展现出更高程度的异域情调。
在此期间,西藏的电影描绘与汉族观众的好奇和想象紧密交织在一起。汉族导演对西藏人的描绘经历了重大转变,从“原始”和“野蛮”的描绘演变为更具异域情调的表现。在这个时代,以西藏为中心的电影经常强调西藏地区的壮丽景色及其传统的民族文化。有趣的是,对自然风光的选择性描绘构建了一个在地理层面上未被触及的、纯净的他者土地的形象。
在《可可西里》(陆川,2004年)的视觉效果中,重点放在了西藏的景观和藏族神话上。通过一个记者的视角,该片描绘了藏族巡逻队对盗猎者的顽强斗争和抵抗,通过身体符号深入洞察了藏族人的精神世界。
电影《可可西里》剧照
路易莎采用“内部东方主义”一词来描述中国内部民族形象和文化统治之间的关系。“东方主义”关注的是对阿拉伯和伊斯兰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对阿拉伯世界的刻板印象和扭曲。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人想要描述有关少数民族电影的汉族电影对民族的内部想象和文化框架,可能不准确地使用“内部东方主义”一词。但是,汉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在权力平衡方面类似于赛义德的自我与他者模式。
正如爱德华·赛义德所指出的那样,它是有益的,构建了构成对象的霸权性描述的思想和声明。那些被代表的人被沉默了,而生产者的文化通过将他者**作为一种替代和地下自我的对比而获得了力量和认同。**
电影《盗马贼》海报
此外,一部非常值得注意的电影是《盗马贼》(田壮壮,1986年),它占据了独特的地位。尽管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积极的评价,但这部电影在华语世界内引发了争议。这部电影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勇敢地探索了宗教主题。
在《盗马贼》中,田壮壮深入到一个遥远的景观中,揭示了过度官僚化和城市化所引起的道德堕落。通过游行、自然正义和残酷,电影传达了对中国疏远的城市人口的深刻信息,表明他们的生活不够精神化,不够自然,受到现代性复杂性的制约。
尽管田的电影采取了更直接和批判的立场,与早期的“少数民族电影”流派一样,它们仍然强调了少数民族作为被殖民和东方化主体的看法。-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