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25 | 来源: 香港01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哈佛 | 字体: 小 中 大
回顾在关税的战斗中,有的国家秒怂,有的国家依旧坚挺。神似的是,这次面对川普的“制裁”,有的大学秒怂,有的继续坚挺选择对抗。比如哥伦比亚大学,最初被冻结4亿美元联邦拨款后,校方接受部分要求,包括禁止校园抗议者戴口罩、扩大校园警察权力,并将中东研究系的管理权从教师移交校方行政层。还有密歇根大学,直接关闭了多元化与包容性(DEI)项目,以换取政府让步。
更有意思的是,妥协的学校多为钱而妥协,而抵抗的学校则更强调为的是“学术自由”。说白了,某些常春藤校也不是特别缺钱。毕竟相比于被川普冻结的26.6亿美元,532亿美元的捐赠基金才是重点。事实上,这件事和钱关系既很大,又不是特别大,整个流程和关税战几乎是一个模式。至于为什么要反全球化?因为这是川普在总统位置上立足的根本性原则。
最后从“搞钱”的角度。事实上,现在美国很缺钱,但相对于缺的钱来说,川普冻结的这些大学经费,基本就是杯水车薪。真正的原因有两点:其一,哈佛高层或学院管理层的政治献金,99%流向的是民主党。其二,相比于钱的数目,钱在哪个口袋里,怎么被支配,想要花必须得走什么样的流程,可能更重要。
阴谋一些,川普或许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对于那些即将被遣返的留学生,不妨花点钱,支持下大老板新推出的移民“金卡”,成为大老板的好朋友,获得尊贵的VIP身份。
这事儿会怎么收场?
面对川普政府的无理制裁,哈佛大学并未选择屈服,而是毅然拿起法律武器,坚定地扞卫学术自由和独立。哈佛大学的这一立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与声援。众多学术组织和民权团体发声,关切政府行为,认为这威胁学术自由,川普政府行径破坏美国高等教育基石,违背美国宣扬的自由、平等价值观。
从过往表现来看,哈佛很难低头。它不是没压力,而是有底气。毕竟,哈佛不靠政府救济吃饭,自有资金雄厚、校友遍天下。但这场斗争,不会是一脚刹车这么简单。哈佛大概率会打一场法律战。下一步,我们可能会看到一场史无前例的“政府VS名校”的法庭对决。
这背后是一场价值观的较量。川普出手不是没有逻辑——他要打造一个完全听话的、美国优先的大学体系。而哈佛代表的,是包容多元、坚持独立的知识堡垒。这不仅仅是教育政策问题,更是一场深层的政治斗争。
有些异曲同工:今天的哈佛,正如今天的中国——面对同一个霸权者,站在了被针对的位置。两者虽毫无瓜葛,却面临同样的命题:妥协还是抗争?说到底,一切都是博弈的结果。朝令夕改,又或者是改朝换代,都不是不可能,就好像关税战的那个数字。
最后的最后,感叹今天的美国,已不是那个鼓励自由开放、接纳全球英才的美国。当哈佛这样的象徵都遭到封杀,谁还能独善其身?这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场大变局的缩影。我们且看,川普能不能真“废”了哈佛,还是会引爆一场更大的反弹。-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