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27 | 來源: 夜半讀詩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才女曾紀純不得不白天操持家務,晚上借著微弱的燈光教子讀書。
長期的勞累拖垮了她的身體,36歲那年,她追隨亡夫而去,留下"燈前課子誦芸編,百感縈懷淚泫然"的詩句。
伍、小女曾紀芬:遲來的醒悟與幸福
肆個女兒都婚姻不幸,曾國藩終於開始反思自己的擇婿標准和教育方式。
小女兒曾紀芬是曾國藩41歲時生的,老來得女,格外疼愛,教育方式也更開明寬松,不再壹味強調什麼“婦德”,而是培養她的才學和能力。
因此,與姐姐們不同,曾紀芬的性格活潑有趣,同時又拾分獨立。
這壹次,曾國藩不再急於定娃娃親,直到紀芬18歲才為她選定了聶緝槼,而沁b膊喚隹疾炫霰救耍瓜晗噶私舛苑礁改傅男願瘛
聶緝槼繎{偈Ю笞蜓笪瘢塹磺崾櫻炊郎退奈袷稻瘛
遺憾的是,曾國藩沒能親眼看到小女兒完婚就去世了,但曾紀芬的婚姻卻成為伍姐妹中唯壹幸福圓滿的。
聶緝槼从泼洦职员做品w僦琳憬哺В怯12個子女,個個成才。
92歲高齡去世時,曾紀芬身邊子孫環繞,與姐姐們的淒慘結局形成鮮明對比。
回顧曾國藩伍個女兒的婚姻,我們會發現這位"半個聖人"在擇婿問題上犯了幾個致命錯誤:
首先,他過分看重"門當戶對",只考察男方父親的人品,卻忽略了婆婆的性格和女婿本人的德行。
在給弟弟曾國潢的信中,他坦言:"擇婿須觀其母,悍婦之子多不肖。"
其次,他總是定“娃娃親”,又讓肆個大女兒都在拾叁肆歲時就嫁出去。-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