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28 | 來源: 紐約時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好萊塢 | 字體: 小 中 大
每年伍月,法國南部的海濱小城戛納都會上演壹場盛大的cosplay——身著華服的男男女女都是很懂電影的,走紅毯、拍照片,再看個首映。
但最近這個"高雅藝術殿堂"出了點狀況:那些標志性的起立鼓掌,正在從"此時無聲勝有聲"變成廉價表演。
好萊塢評論界已經看不下去了,直言這些"又臭又長"的掌聲不僅讓人尬到腳趾摳地,更像是電影界的衰亡預告。
走進戛納的盧米埃爾大劇院,你會看到超過2000名身著正裝的觀眾,像是被什麼神秘力量操控的海豹,整齊劃壹地啪啪啪拍手。
六柒分鍾的掌聲?那都算"意思意思"了。
想當年,2006年吉爾莫·德爾·托羅的《潘神的迷宮》首映後,那22分鍾"山呼海嘯"般的掌聲,確實預示著這部電影後來的口碑爆棚。
那時候的掌聲,是真·情感爆發,不是現在這種"我不鼓掌就顯得我不懂藝術"的peer pressure表演。
但現在嘛,掌聲就像錢幣壹樣貶值了,連贊美也進入通脹時代:從稀有殊榮到批發價,現在戛納的起立鼓掌究竟還有幾分真實性?
1984年,塞爾焦·萊昂內的《美國往事》獲得15分鍾起立鼓掌,當時堪稱曠世級別的待遇。-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