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29 | 來源: 新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在契約與自由的討論中,沒有標准答案。唯壹確定的是,每個決策都需要清醒、慎重的權衡。人們能夠享受它帶來的幸福,也可能會在某壹刻付出相應的代價。
作者 | 陶瀟
5月的朋友圈,曬結婚的人總是尤其多。
“領證5分鍾,拍照排隊1小時。”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正式施行後,僅憑身份證即可完成婚姻登記,各地民政局很快迎來第壹個登記“小高峰”。5月20日,不少人通宵排隊領證,花店和跟拍的生意也拾分火爆。
壹方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結婚時傾向於選擇新穎的儀式;另壹方面,也有壹部分年輕人,即使當下找到了想要與之共同生活的伴侶,也未必會選擇“領證”。
領結婚證代表著權利與義務,它亦壹度代表著情感文化中的承諾。但隨著流動的現代性的實踐,家庭的多種模式也在被不斷地增添。在不確定性面前,有些人選擇不領證作為臨時狀態,等到“合適時機”再說,而也有人試圖探索新型伴侶關系。
(圖/《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Soul App近日發布的《Z世代婚姻登記態度調研》顯示,在兩千多個有效用戶樣本中,51.78%的90後、50.83%的95後和41.87%的00後堅持必須領證,認為領證是愛情從浪漫到現實的“儀式感裡程碑”。其中,女性不想領證的比例(14.36%)是男性(4.60%)的3倍以上。
選擇暫時不領證有許多理由,事業、財產、生育抑或是壹生不變的誓言,都足以讓謹慎的人再叁掂量是否要步入壹段婚姻。但若只同居、不領證,情侶們真的會更幸福嗎?
“領證之後,催生會更狠”
30歲的林夏已經和男友同居6年了。這期間,他們養了兩只貓,帶著毛孩子從北方搬到南方壹線城市。雙方家長催婚過多次,但他們再叁表達了堅定的不婚意願,長輩們漸漸催得少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