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5-29 | News by: 新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其实我们觉得结婚证可有可无,我们真正不想接受的是领证之后的事。现在只是催婚,结了婚以后就会变成催生。”林夏告诉《新周刊》。
比起结婚,生育更需要谨慎决策。他们认为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起生养孩子的责任。“一旦生孩子就没有后悔药可吃,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
与林夏刚好相反,28岁的于婷与丈夫领证已经两年,但一直没办婚礼,他们以此为借口搪塞催生的长辈。于婷说:“领证是因为我们相爱,水到渠成。可我后来想明白了,我还不想这么快就生孩子。”
(图/《坡道上的家》)
于婷不想生的理由很现实。夫妻俩在二线城市工作,房子是和别人合租的。丈夫在老家倒是有房,可那座小城市并没多少工作机会。在两人存款还不到20万元的情况下,她更担忧的是职业发展和是否养得起孩子,而非错过所谓的最佳生育年龄。
即使平时不和公婆住在一起,于婷有时也会接到婆婆的电话,嘘寒问暖中有意无意地暗示着他们备孕。放假回到老家,双方亲戚也总是关心他们什么时候生孩子。
相比之下,对林夏和她的男友而言,不领证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每年只需和对方父母见一面,不必费尽心思融入对方的家族,不用应付婚育带来的复杂人际关系。
(图/《今生是第一次》)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男友家长默认是男生不想结婚,总责怪他不负责任。但在林夏看来,他比很多已婚男人负责得多。
比如,大多时候,男友承包了做饭、洗碗、打扫卫生等家务。在家务分工方面,他们近乎传统角色的对调。男友温柔细心,而林夏就像一位听指挥的“丈夫”。她说:“我不是不想做家务,有时是真的没意识到要怎么做,我需要一个比较明确的指令。”
比起不确定的未来,两人更愿意把当下过得有滋有味。一起生活加深了他们的情感羁绊。他们是彼此最好的朋友,可以一起打游戏、看《甄嬛传》,也可以互不打扰地做各自的事,只是陪伴着对方。遇到问题,就互相商量着处理,双方是平等的。
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在其着作《婚姻与爱情》中指出,在西方,“婚姻应该是浪漫爱情的结果”是法国大革命后形成的普遍观点。而在古代,无论东西方社会,婚姻在文化中都没有与爱情紧密挂钩。这也是林夏和男友暂未领证的理由——他们认为爱情和婚姻并没有必然联系,“我们还处在爱情的状态。”-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