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29 | 來源: 環球科學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但回顧歷史,貓和狗在5000萬年前就在演化歷程中分道揚鑣了。而人類實際僅需數拾年至數百年的時間,就可以近乎消除這5000萬年間的演化差異,通過人工選擇選育出頭骨如此相似的貓和狗。
“人們總說演化需要數百萬年,”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國康奈爾大學的演化生物學家阿比·格雷絲·德雷克(Abby Grace Drake)說,“但如果通過近親繁殖隔離基因庫,並施加巨大的選擇壓力,就能在短時間內創造出驚人的多樣性。”
但不論是對貓還是對狗,這樣“短頭型”的頭骨都已經完全偏離了它們的祖先在大自然中磨練出的最適應生存的特征。已經有充足的證據表明,這樣的扁平面部不利於它們的呼吸,會嚴重影響它們的進食效率,這樣的頭骨形狀也非常不利於它們的分娩,容易導致它們出現各種健康疾病。這樣的寵物如果離開人類家庭,回到野外去生活,幾乎不會有生還的可能性。
趨同與趨異
在自然界中,親緣關系很遠的物種,演化出類似特征的現象,叫做“趨同演化”(convergent evolution),這通常是因為特定的環境對不同的動物類型產生了相似的自然選擇,使得它們變得相同。例如,鯊魚屬於軟骨魚類,海豚屬於哺乳動物,但為了適應海洋中的生活,它們演化出了相似的身體外形。
鯊魚和海豚(圖片來源:pixabay)
在自然狀態下,物種的趨同演化通常證明它們正朝著適宜生存的方向演化。但對於貓和狗來說,這只能讓它們更適應人類的喜好,而並未帶給它們在自然狀態下更合適的生存技能。
“我們意識到,像北京犬和哈巴犬這樣的亞洲短面犬,與英國的斗牛犬基本上沒有任何血緣關系,但卻都屬於“短頭型”犬種,”德雷克說。“這種短頭形態在狗身上演化了兩次,在貓身上也演化了兩次——波斯貓和緬甸貓也分別演化出了“短頭型”特征。所以,我們不僅看到了貓和狗這兩個物種之間的趨同演化,也看到了它們各自內部的趨同演化。”
斗牛犬(圖片來源:unsplash)
而值得深思的是,除了“趨同演化”,人類的選擇也讓家貓和家狗出現了“趨異演化”(divergent evolution)的現象,這是與“趨同演化”相對的壹個概念,即演化關系很近的物種(甚至是同壹物種的不同種群)在不同環境條件的選擇下演化出差異巨大的表型的現象。比如亞洲象和已經滅絕的猛犸象,它們的親緣關系很近,但猛犸象為了適應寒冷的氣候而長出了厚厚的皮毛和小巧的耳朵;而生活在較熱環境中的亞洲象則保留了稀疏的皮毛和大耳朵,以幫助身體散熱。-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