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29 | 来源: iWeekly周末画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电影 | 字体: 小 中 大
▲汤姆·克鲁斯与导演吴宇森在片场。
这并不代表《碟中谍》系列是好莱坞巨星无聊的八集“一言堂”,与“007”系列和《速度与激情》相比,《碟中谍》里的女性形象更独立。早在2015年,克鲁斯就让瑞典女明星瑞贝卡·弗格森(Rebecca Ferguson )以干练女特工艾尔莎的形象在片中登场。艾尔莎比亨特“武力值”更高,她用饱满有力的大腿做狙击支点的一幕,在电影上映后掀起观众对“动作电影女明星身材应该是什么样”的讨论,她甚至救过亨特的命。而在同一年上映的《007:幽灵党》中,女主角通篇只有文戏,直到2021年才有女特工顶着“007”名号执行任务。当然,有人批评《碟中谍》系列中许多女性角色的存在都是为了亨特服务,但《芝加哥论坛报》提出,《碟中谍》系列里的女特工、女扒手、女上司“无所畏惧、非常强大,她们可以选择帮助男性,也可以独立工作,可以战斗,拥有力量”:“从某方面来说,这个系列实际上非常有女性主义色彩,不张扬,不让人愤怒,不将女性主义观点强加于人,她们就在那儿,在你脑海中塑造出强大的女人的形象。”
▲《碟中谍5:神秘国度》中出场的特工艾尔莎。
进化的反派
更值得玩味的也许是《碟中谍》系列里对反派的刻画。在系列的开头,亨特面对的还是中央情报局中的内鬼,或是一口浓重俄罗斯口音的“邪恶组织反派”,“不可能任务”小队担心的是核灾难与恐怖主义。对那时的美国而言,谁是敌人一目了然。到了系列第七部,系列最大的反派变成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工智能“智体”,在剧组的想象中,它可以威胁全球经济,让任意国家立刻停电,实时修改监控画面,制造假信息洪流。在《碟中谍7:致命清算》中,这个人工智能已经彻底掌握全球所有网络,地球上的情报部门已经不再为某个政体厮杀,而是分成“支持”与“反对”人工智能的两派。
有媒体披露,时任美国总统拜登曾对“智体”的设定表达担忧,“担心算法威胁国家安全与创意产业”。《纽约客》在影评中调侃:“这个人工智能是对特朗普主义的隐喻吗?戏中的台词说‘它的目的是让人们分裂’,显然引人深思。尽管系列频繁提及恐怖主义和核危机,却始终避开了现实世界中地缘政治的尖锐议题。直到系列最终章里,有意无意地,剧组在反驳特朗普主义的一些荒谬论调。戏中的美国总统是一个黑人女性,她极有同情心、从容不迫、处事公平。电影在全球多处取景,这恰恰代表好莱坞那种品牌化、国际化大片的标准,仿佛是对特朗普征收境外电影税的反击。商业大片令人沉浸其中是有原因的。当总统切断观众观看跨越国界、翱翔于远处景观的兴奋感时,便是剥夺了电影的根本乐趣。”“智体”的设定甚至可以视作克鲁斯这个老牌电影明星对流媒体的嘲讽:克鲁斯对电影院的喜爱业内闻名,他在疫情期间坚持拍摄、让电影在戏院上映,鼓励粉丝看电影时多吃爆米花,“因为零食收入对剧院生意非常重要”。相比之下,Netflix召集多名动作片巨星拍摄的《灰影人》(The Gray Man)等动作片口碑极差,至今没有发展出可以媲美的系列动作电影。-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