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29 | 來源: BBC中文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中美博弈 | 字體: 小 中 大
中美貿易談判——無疑是2025年已經預定的壹場大戲,帷幕已經在瑞士日內瓦拉開,時間已經設定為90天,觀眾是全世界,而坐在最前排的是也受到美國關稅打擊的多個貿易伙伴,包括日本、越南和歐盟,因為他們也將面臨相似境遇,舞台上的情節可供參考。 https://t.co/qhZB4JkVHX—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May 30, 2025
中美貿易談判——無疑是2025年已經預定的壹場大戲,帷幕已經在瑞士日內瓦拉開,時間已經設定為90天,觀眾是全世界,而坐在最前排的是也受到美國關稅打擊的多個貿易伙伴,包括日本、越南和歐盟,因為他們也將面臨相似境遇,舞台上的情節可供參考。
這場中美貿易談判的“大戲”在柒年前已經上演了第壹季——在特朗普第壹任期,中美經過冗長而波折的談判,耗時壹年半,達成第壹階段貿易協議,但因為疫情、選舉等因素,履行情況並不理想。
但是從7年前的貿易談判,以及近期兩國政府各自准備的細節中不難發現,中美兩國對於尚未展開的談判都有所准備,甚至還在進行鋪墊。比如美方修改關於芯片禁令相關法規,中方則完善了稀土出口政策。
對於中美貿易的長遠未來,業內人士不甚樂觀。上海太德維服咨詢高級合伙人江凱明(Cameron Johnson)深耕中美之間的供應鏈多年,他認為,未來關稅將是常態,他將其稱之為“政治性關稅”,區別在於稅率的高低,至少10%,也可能更高,“這就是我們必須應對的基本框架”。
對於短期未來,目光都聚焦於中美兩國的貿易談判。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雅各布·岡特(Jacob Gunter)向BBC表示,兩國要建立新的合作框架,不僅需要政治上的突破,更需雙方對各自戰略目標進行根本性反思——以目前的氛圍來看,這幾乎無從談起。
江凱明特別關注中美國家元首能否會面,認為這或許會為取得實質性進展提供機會。
5月16日,特朗普在福克斯新聞的訪問中被問及是否希望到中國與習近平會面,他說“我當然願意”,並指中美關系“很重要”。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關系教授趙明浩向路透社表示,此類接觸“在中國的決策體系下完全行不通”。他說:“對中方來說,通常是先在工作層面達成共識並推進工作,然後才能安排領導人峰會。”
特朗普的核心訴求仍在:減少逆差
特朗普對關稅的推崇,源於對貿易逆差的厭惡。
在4月2日“解放日”關稅公布前的壹個小時,壹位白宮高級官員頗為公開地解釋:“這些關稅是由經濟顧問委員會為每個國家量身計算的……他們所使用的模型,是基於這樣的概念:我們的貿易逆差,是所有不公平貿易行為、所有作弊總和的結果。”
這壹點非常關鍵,根據白宮的說法,如果壹個國家對美國的出口多於從美國進口,那本身就會被視為是壹種“作弊”的行為,因此理應被征收關稅,以糾正這種失衡。
這也正是為什麼會出現美國對那些幾乎無人造訪、只有企鵝棲息的小島徵關稅的超現實故事,比如諾福克島,2023年對美出口65.5萬美元,進口11.6萬美元,盡管絕對數額很小,但逆差比例大。
所以,特朗普的“對等關稅”並非針對那些有明確且可量化貿易壁壘的國家,而是針對那些美國有貿易逆差的國家。不論貧窮國家、新興經濟體,甚至無關緊要的小島嶼,只要數據上出現逆差,就會成為目標。
這在特朗普第壹任期時,中美簽訂的貿易協議中有所體現——按照協議,中國承諾2020和2021兩年,將在2017年的基礎上(1512億美元)額外購買2000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
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雅各布·岡特對BBC表示,即便在中國因新冠疫情和不願推進結構性改革而未能履行協議大部分內容之前,第壹階段貿易協議本身就已是壹個缺乏實質內容的權宜安排。
“在當前環境下達成的任何新協議,更可能只是壹次戰術性暫停,而非戰略性重置。”岡特認為,由於兩黨在美中關系上達成了深刻變革的共識,即便特朗普政府希望達成某種更大范圍“重大讓步”協議,國會也未必會給予支持。
中國的紅線:不改法規
特朗普第壹任期的貿易談判中,兩國團隊在2019年5月,協議即將達成時,再次“談崩”。當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聲明稱,中國“從已達成共識的承諾中後退”。
路透社當時報道稱,中國在近150頁的草案中刪除了涉及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讓、競爭政策等柒個關鍵章節的承諾。而這些具有約束力的法律表述,正是當時的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視為重中之重的內容。萊特希澤認為,中國修法對確認協議的落實至關重要。他主張采取類似懲罰性經濟制裁,諸如制裁朝鮮或伊朗時所使用的落實機制,而不是典型的貿易協議的落實機制。
多年來,美國官員壹直抱怨中國的改革承諾都是空話。當時,壹位了解情況的中國官員對路透表示,中國的法律如若修改是需要特有的壹套流程體系,而不是輕易說改就改的。
這類對紅線的設置和觸碰,在最近這壹頓關稅戰中再次浮現。
路透社援引中國官員稱,美國在肆月下旬向中方發出的壹封信,信中列出了特朗普希望北京采取的針對芬太尼的肆項措施,使中美和解變得更為復雜。
信中引用了壹份國會報告,指責中方通過對出口商的增值稅退稅,直接補貼芬太尼前體化學品的生產並外銷(中方對此予以否認)。該信件寄往外交部、商務部和公安部,要求中方在《人民日報》頭版公開報道打擊芬太尼前體的行動;通過“黨內渠道”向黨員傳達同樣信息;加強對若幹化學品的管控;以及深化執法合作。
兩位熟悉中方反應的官員向路透社稱,尤其是前兩項要求被中方視為“傲慢”,認為美方在對其執政體系指手畫腳。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副總裁溫迪·卡特勒(Wendy Cutler)曾任美國貿易副代表。近期她撰文表示,其他國家也會擔心華盛頓在談判中提出壹系列要求,同時卻幾乎不給予對等回報。例如,華盛頓預計將要求嚴格規則,推動汽車及其他成品更多使用美國零部件,同時限制甚至禁止中國零部件。在沒有確保免受未來關稅或其他特朗普政府單邊措施打擊的前提下,別國代表會擔心,此類協議即便達成,但價值何在。
重要籌碼:芯片與稀土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注文字,釹用於制造強力磁鐵。
日內瓦會面後,中美將何時展開會談依然未知,但中美都在整理手裡的籌碼,等待出牌。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在近期壹場研討會上表示,中國應對本輪貿易戰的方式和特朗普第壹任期時大不相同。柒年前中國對形勢判斷不夠准確,認為貿易戰打不起來;貿易戰開打後准備也不夠充分,打法上較為單調,稀土牌、市場牌都沒用。此外,中國當時急於談判,認為談判可以盡快結束貿易戰,“正好中了特朗普的計”。
但這壹次,中國早早就亮出“稀土牌”,作為對特朗普最新關稅的回應,北京限制柒種稀土的出口,其中包括壹些制造AI芯片所必需的元素。日內瓦會談後又取消了這些禁令。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估計,中國占全球稀土產量約61%,精煉產能達92%。雖然澳洲、日本和越南已經開始開采稀土,但需要多年才能達到中國的供應水平。
2024年,中國禁止出口另壹種關鍵礦物——銻,這對各種制造工序至關重要。在恐慌性購買和尋找替代供應商的浪潮中,銻的價格翻了壹倍。
江凱明表示,中國主導著稀土加工環節,具備規模化優勢,你可以在東南亞或世界其他地區找到大部分所需材料,但這些地區沒有規模化產能。而中國擁有壟斷級別的產業規模。如果你的整個供應鏈已經適應了中國的專業化產品,如今想轉向其他地區會極其困難且充滿不確定性。中國總是率先投資供應鏈,而且投資周期長達拾年、贰拾年甚至叁拾年。
“中國手中確實握有壹張王牌。中國會不會用這張牌?我認為,或許偶爾會用來表達立場,但中國官員非常務實,他們也明白稀土產業是‘下金蛋的鵝’,並不希望世界停止使用中國的產品。”江凱明稱。
美國打出的則是“芯片牌”,壹方面保持對中國的中低端芯片的高關稅,另壹方面對高端芯片,尤其是AI芯片實施禁運。
今年1月13日,即將卸任的美國前總統拜登發布《人工智能擴散規則》,限制部分高算力的先進GPU的出口。5月15日就在中美談判後第贰天,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工業與安全局(BIS)已經著手廢除這壹規則,並將在未來發布新的替代規則。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稱,廢棄這壹分層模式,轉而采用基於政府間協議的全球許可制度,若以政府對政府的模式取代現有等級體系,更契合特朗普“與個別國家單獨達成交易”的整體貿易思路,也便於美國將出口美國設計的AI芯片作為其他談判的籌碼。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3月壹次公開場合亦明確表示,希望將出口管制議題納入雙邊貿易談判。
“中美在芯片領域也正展開新壹輪角逐。”吳心伯表示,之前美國看重的是保持技術的領先地位,現在可能更關注與中國爭奪市場。近期美國商務部對華為芯片發布禁令,實際上就是要封殺華為升騰的國際市場。
吳心伯補充認為,此輪談判的議題比第壹階段更廣,可能涵蓋中國服務市場開放、人民幣匯率、美國對華技術限制等。美國目前已經意識到關稅牌效果有限,下壹階段為了迫使中國讓步,可能會打出外交牌、安全牌、台灣牌等。
可能的突破口:芬太尼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就下壹步如何發展而言,美中之間目前真正的挑戰是芬太尼問題。”江凱明表示,美國對此非常認真,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對華額外加征20%關稅的理由。
未來的談判中,如果夏季在遏制芬太尼上取得重大進展,江凱明認為,兩國關系至少在某些方面就會出現壹些積極的緩和跡象。
換言之,芬太尼管制上的合作,似乎是“低政治成本讓步”的壹個絕佳選項,既回應了美國國內對阿片危機的關切,又未觸動中國在產業補貼、市場准入等核心問題上的立場。
江凱明提醒,難點在於“到底什麼叫遏制?前體化學品到處都是,有時甚至用作醫院的壹些藥劑,到底要怎麼管?”
雅各布·岡特對此並不樂觀——盡管兩國都可能有短期內緩和緊張局勢的動力,但推動脫鈎的深層驅動因素依然穩固存在。在產業政策、技術管控和地緣政治結盟等根本分歧面前,任何協議都更可能成為權宜之計,而非長期穩定的基石。-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