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30 | 来源: 腾讯科技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谷歌 | 字体: 小 中 大
答:你的理解准确。每次平台转移都会在多层面引发变革。观看Android XR演示并亲身体验时,我不禁遐想未来:两人用不同语言交谈,未来某天可实现无缝衔接—这在移动设备时代无法做到,没有AI介入更无可能,因AI消除了语言障碍,届时人们只需对视交谈即可。这是平台转移的一个要素,但非全部。
这是唯一一个随时间推移,平台本身能实现自我创造、自我改进的领域。我们此前从未探讨过具备此类特性的平台,这也正是其比其他平台转移更深刻的原因—它允许人们在技术堆栈每一层级进行深度改进。因此,这种良性循环将以乘数效应释放创造力,让整个社会受益,无论是软件工程师还是创作者,都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所以当我提及这是下一阶段时,指的正是这一层面的变革。
02.人工智能第二阶段的特征
问:移动设备的兴起带来了触摸屏、更快的蜂窝网络连接,以及可随身携带的更强处理能力。这些技术催生了全新的应用层。例如,无论身处何地,只需按下按钮,一辆丰田凯美瑞就会出现在面前。这一强大功能的实现,依赖于所有相关技术的支撑。你如何描述我们当前所处的阶段与移动设备阶段的差异?人工智能的第一阶段以Transformer模型及相关模型的研发为标志,我们已见证了这些模型的能力。那么,在你看来,第二阶段的特征是什么?
答:互联网诞生时,博客让普通人获得全球传播能力;移动设备普及后,摄像头推动YouTube等视频平台崛起。当前我们所处的 “氛围编码” 阶段与之相似—以 Veo 3 为标志,人们开始创建AI应用,但模型仍处探索期。现阶段虽可实现一次性编码,但需编程能力支撑迭代优化。这一领域发展迅猛,预计将掀起媲美移动设备与互联网的技术浪潮,且 AI 发展速度将超越既往任何技术变革。
问:听起来你所描述的是产品开发阶段,对吗?第一阶段是能力展示,而如今我们正迈向实际产品的开发阶段。
答:AI正扩大产品开发的参与群体。作为通用平台,AI不仅能助力更多产品创建,其开发过程也在以更开放的方式向人类赋能,形成乘数效应。
问:当你审视当前的产品格局时,多数人通过Gemini或ChatGPT体验AI,将其视为一个能与自己交谈的通用知识接口。你认为,除了通用聊天机器人之外,还有哪些产品将产生与Web 2.0产品同等的影响力?
答:编码IDE领域已涌现大量AI应用,如新创公司产品及谷歌的Notebook LM等,推动应用层快速发展。此外,AI在视频创作(如谷歌 Flow)、法律援助、医疗转录(如诊所 AI 诊疗报告系统)等领域的企业级应用也在落地,尽管目前仍处早期,但未来3-5年将大规模爆发。
问:谷歌及其他公司对AI能力的巨额投资,必须通过能够带来回报的产品来实现价值转化。Notebook LM固然出色,但我认为其无法完全覆盖谷歌的数据中心投资,更别说AI研究的投入。你是否看到有产品能够大规模回报这些投资?
答:技术价值转化需要时间积淀。如2004年的Gmail从内部项目发展为企业级办公生态,谷歌云如今实现数百亿美元收入;Waymo也在持续投入中验证技术价值。AI作为横向技术,已深度渗透谷歌搜索、YouTube、云服务、安卓系统、XR、游戏、Waymo、AlphaFold 等全业务链。其作为通用助手的价值正通过订阅服务等模式逐步变现,尽管部分回报周期较长,但底层技术创新将驱动多领域业务增长,释放长期价值。
03.主流AI硬件的终极形态
Q:谷歌展示了Android XR和原型眼镜,并有合作伙伴研发相关产品。很多人认为,AI驱动的增强现实眼镜将是平台转移的完整体现,对吗?它能感知周围世界,设备形态和界面都将变革,甚至可能与智能手机同等重要。那么,我们距离这类产品的主流化还有多远?
A:从谷歌眼镜时代起,这便备受关注。在佩戴体验上,护目镜和眼镜存在差异,但我们也在推出相关产品。我们已与三星合作,产品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上市。在XR领域,与Gentle Monster和Warby Parker的合作令人期待,我们将在今年把产品交付给开发者,这些产品已接近最终形态。发展速度很快,明年如果还没人佩戴这类眼镜,我会感到惊讶。
Q:你认为这类产品会像iPhone那样成为主流替代品吗?毕竟涉及大量硬件开发。
A:这毕竟是戴在脸上的设备,门槛较高。明年它不会成为主流,但会有数百万人尝试,这两种情况并不矛盾。
Q:OpenAI宣布乔伊·艾维出售其公司io,由其设计咨询公司Lovefrom负责整体设计,称这代表计算未来,计划明年推出。你认为未来会有更多类似竞争吗?没有手机操作系统的竞争对手是否会更积极发展此类产品?-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