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31 | 来源: 真实故事计划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我第一次见到这名男性是在2024年7月,他同女友牵手走进门诊,从袋里取出一张CT片和两只痰盒,礼貌地说,两人本在广州打工,回家乡十多天,他一直发热,体温37℃-38℃间,还咳嗽咳痰。在市二院拍了胸部CT,医生怀疑是肺结核。CT片显示,男性右上肺有大片高密度影,伴空洞形成。查痰检查结果则是抗酸染色(2+),确诊继发性肺结核。我让他按照正常程序进行检查,2小时后,我看到化验单结果,很吃惊的是,他肝肾功能正常,但HIV呈阳性。但在询问病史时,这名男子并未告知我这一点。
我给他开了免费的抗结核药物,让他去艾滋病科登记。直到后来,他常常来开药,我同他相熟后他才告诉我,他是在上一段关系中感染HIV的,在广东已经服用2个月的HIV药物,却因为恐惧爱人和家人的歧视而没有告知。如今消息传到家中,父母完全不愿意理他。
实际上,HIV和肺结核早已成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病。结核病治疗重在坚持到治疗疗程结束,以免之后复发,规律治疗,治愈率可以达到90%以上,HIV感染者经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若病毒载量达到 “U=U”, 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持续检测不到=不具传染力),意味着血液中没有复制活性的病毒,也不会传染他人。
他的恋人知情后,科室的医生、还有男方家人都提醒她,要想好。那时,女孩觉得男友对自己好,她愿意陪在身边。好在女孩的检查和复查结果呈阴性,考虑到HIV感染一般有2周到3个月的窗口期,我们告诉她要尽快去艾滋病科登记,去市医院传染科领取HIV阻断药,同时劝她要在发生性行为时做好安全措施。
接下来5个月内,这名男子由女友陪着来门诊取药,那时他的治疗态度积极。治疗2个月后,他的检查结果,复查痰涂片阴转,胸部CT病灶有吸收,空洞有缩小。转折发生在2024年12月,他的胸部CT复查显示,病灶较10月份无明显好转,并且之后,他开始独自一人出现在诊室,很落寞地说,女友离开了,但将积攒的6万元全部留给了他。
一直以来,我们强调结核病等传染病的治疗主要看病人自己,只要规律用药,坚持治疗,多数人的治疗效果都不错。一般依从性比较差的是老人,他们可能因为吃药后胃肠道反应大不愿继续服药,医生帮他们调换药物,开些保护胃肠黏膜的药物,减少消化道副作用,他们也能坚持。
但后来,我慢慢发现,在县镇这样家族聚拢效应很重的地方,家庭支持也相当重要。来结防科看病的多是夫妻两人,病患以男性居多,他们背后多有妻子支持,但如果缺少家庭或其他关系网的支持,治疗便很难坚持下去。
2025年初,这名年轻男性再次来门诊开药,脸庞较之前清瘦,神色疲惫,我再次劝他去省传染病医院诊治,他却告诉我:“在家闷得慌,又没钱花,过几天要去广州打工。”又说自己在老家缴纳了2025年医保,想等医保生效、能报销住院再去郑州治疗。
后来听到他的消息,便是今年3月,他因肾功能衰竭进入省传染病医院的消息。而转到省传染病医院时,来看望、陪床的也始终只有他姐姐,并无其他家人。
在县镇,将肺结核视为“痨病”的现象仍然存在。2024年,我曾接诊过一名肺结核病人,30岁左右,未婚。他曾在郑州住院1个月按肺结核治疗。来我们诊室取第二个月的药时,我告诉他,要给他采集病历、上报疫情网,并通知村医按时督导。这名男性拒绝了,他认为在村子里,消息会一传十、十传百,“将来不好找对象”。
直到现在,来我这诊疗的肺结核病人,服用药物2、3个月后,还会问我,能不能去串亲戚,赶集?其实,结核病患者服药6-8周以后,痰涂片转阴,传染性就明显下降。只要患者不随便吐痰,戴好口罩,就可以去赶会赶集。
我也会看到一些照护的伦理困境。家中有结核病人,家属需要让病人单独睡在一个房间,每天通风3次以上;病人不乱吐痰,咳痰吐痰盂后寖泡30分钟后倒掉;居家时戴口罩,和家人保持1米距离;餐具专用……坚持到病人治疗疗程结束,能够有效预防家内传播。2022年,我接诊过一位62岁的老人,他对于治疗不算积极。其中一个原因是儿媳不让他住在家中,只肯让他住在果园的机井房里。儿媳是为了家人考虑,但对于病人很伤自尊。
比起医疗知识匮乏,更让他们恐惧的是偏见。他们害怕同村的人传谣,患病后都不想让人知晓。村医向我们反映,在打电话督导时,部分患者或家属接电话后,都说自己或家人没病,称打错电话。-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