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31 | 來源: 劉然 | 有1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難民 | 字體: 小 中 大
公司通訊錄裡,灰色頭像以每月3%的速度增長,今年肆月份他壹個月已經接到肆起裁員通知。
每天早上八點,林薇都會刷壹刷行業和自家公司的新聞:“某光伏企業半年減員37%實現扭虧為盈”。
“送走的多少個同事,我們公司才會扭虧為盈不再裁員?”每當看到這樣的新聞林薇,總是會這樣想。
比起裁員的壓力,林薇更擔心的是自己,畢竟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坐上那個“死亡座位”。
更荒誕的是,昨天剛裁完業務部門的壹員,今早就收到董事長群發的《致全體奮斗者的壹封信》,末尾那句“艱難時刻更需勠力同心”灾]咐鋟誄傷崴
每當新裁員指標下達,林薇都會神經質地檢查自己的指紋打卡記錄。“上周還能刷開負壓車間的門禁,今天突然失效了。”她在茶水間偷聽到的這句話,成了最新的噩夢素材。
裁員話術早已進化到賽博版本。她看著ChatGPT生成的《人員優化安撫指南》發愣,AI建議用“組織架構升級”替代“裁員”,用“重啟職業旅程”包裝“失業”。
但真正刺痛的是上次裁員時,與被裁人員的心理博弈。
即便已經事先用AI預演了壹遍,但是現實總是不盡人意。
公司的願望是無痛優化,但是員工不可能兩手空空出門,充當了其中潤滑劑的HR,時常兩頭不是人。林薇不僅要擔心自身的安危,還要承擔員工的情緒,這讓她喘不過氣來。
“通知——調解——開撕”,現在的林薇已經拾分熟悉這壹套流程。
人力總監的PUA話術正在失效。
當00後實習生把《勞動法》拍在桌上要求2N賠償時,她發現自己在談判中的最大籌碼,竟是偷偷給被裁員工多算的年假補償。
為了給自己留後手的林薇,也潛入了被裁群,這樣的群有好幾個。
最諷刺的救贖也來自被裁群。前同事們在群裡互相發著招聘鏈接,附言“這崗位適合你”;被優化的財務主管拉她進“裁員HR互助群”,群裡分享著《如何幫領導擋刀》的保命指南。
裁員多了也就麻木了,現在的林薇已經拾分坦然:無所謂,裁了拿賠償就好了,那就下壹份工作吧,沒必要在工作中找不痛快。
02 離職證明上的羅生門
有壹種“技術性優化”正在光伏圈蔓延。
在某裁員互助群裡,有許多更荒誕的案例:
某企業要求設備維護工轉崗海外電站運維,叁個月內考取葡萄牙語B2證書;另壹硅片廠將質檢員集體轉為“綜合服務崗”,實際工作是做雜活。而他的考核指標,正從每月良品率變成莫須有的指標。
趙明陽(化名)就是其中壹員。
某壹天,趙明陽的工位上突然多出叁本《儲能系統集成技術手冊》——這是主管給他的最後通牒。作為某小廠組件廠工藝工程師,他還記得上司當時跟他說的話:
“轉型期間,全員必須具備跨技術賽道能力!”
所有人都知道這是慢性死亡,但最終的結局也只是妥協。
“但我沒有蠢到,讓我走就馬上走,賠償是我們唯壹能爭取的權益了。”趙明陽拾分無奈的說。
回想起被逼離職的那段時期,每天都很焦慮。
深夜拾壹點,趙明陽在“光伏維權聯盟”群裡發出第27條語音:“他們把我的OA權限關了!”
這個聚集了將近300名被裁員工的群裡,每聲消息提示都像警報:
有人剛發現伍險壹金斷繳,有人收到《待崗通知書》要求每天到空廠房打卡,更多人像他壹樣,突然變成數字系統裡的“不存在的人”。
靴子終會落地,趙明陽接到《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時,反而松了壹口氣。
電腦屏幕上,兩份截然不同的《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正在角力。
人力部咬定“協商解除”,咬死N+1基數按基本工資計算;法務部新發的函件稱“嚴重違反培訓紀律”。-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