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6-01 | News by: 远方青木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而那些不怎么怕裁员负面舆情的公司,比如特斯拉,给的赔偿就低,经常干出零赔偿的事情,闹大了就勉强给1~2个月,3个月的案例都极少。
换言之,美国的裁员赔偿标准是按闹分配的,一方面看被裁员工闹出舆情的能力大小,一方面也看这家公司怕不怕闹。
这里你可以看出,哪怕是在美国,微软也是裁员赔偿给很高的那个企业,为何这次互联网上闹的沸沸扬扬的帖子里说是微软零赔偿?
因为美国是按闹分配啊,从来没有哪条规定说微软必须要给6个月赔偿的,那是最高标准不是恒定标准,微软只是怕员工闹事影响股价才主动给那么高的。
所以闹事的能力决定了裁员标准给的高低,这次被开除的是中国员工,在美国闹事的能力低,对微软股价的影响能力低,所以就直接先给个零赔偿试试看。
而这一小撮被开除的人能迅速到处发帖子,把自己的事情闹成舆论,在中国引发那么大的舆论风波,也正是因为他们知道微软是按闹分配,不闹那就真的是零赔偿了,闹大了那就都可以谈。
但可惜的是他们引发的舆情主要是在中国,到目前已经大半个月了,对微软的股价影响极小,他们已经闹出了事所以他们最终应该不是零赔偿,但能拿到的赔偿肯定也是极少,因为他们闹事能力低,对微软股价的干扰影响能力低。
而如果他们去年留在中国,那直接就是N+12的赔偿。
中国外企的裁员赔偿标准不是根据在股市里的闹事能力来决定的,而是依据有多少人去劳动局申请集体仲裁,以及历史罚款有多狠。
在美国你被裁员了,只有股市能帮你,而在中国则是劳动局来帮你。
但在美国大企业也终究是极少数,不是每家企业都是亚马逊微软的,那些在美国股市没啥市值的上市公司,甚至连上市资格都没有的小微公司,他们在美国裁员按啥来赔偿?
那当然是按美国法律来赔偿了,也就是零赔偿,可以无理由随时开除员工,所以面向美国普通人的电视剧才会有那么多的“You are fired”台词。
所以关于裁员这块,中美两国的运行机制不同,但运行结果差不多。
中国的小微企业对标的不是美国上市大公司,而是美国的小微企业。对标那些美国上市大公司的,是中国自己的互联网大厂。
但中国的下限和上限都比美国高,而且高得多。
如果是小微企业,那在美国就直接是零赔偿,而且随时随地可以勒令员工走人。但在中国至少有个N的赔偿,想零赔偿开除员工那不可能,这种事只要告到劳动局,最低也会有劳动局的人出面联系企业进行协商,企业怎么都得给点钱,具体多少根据实际情况来,但绝不可能会有零赔偿这种事出现在劳动局的协商议案里,如果明显合理的议案企业不接受,死硬到底,那就只能走程序重罚,能从公司账户执行多少算多少,但劳动局肯定会帮忙走完这个重罚程序的,司法帮助肯定给满。
比完了下限,比上限,也就是有钱的大企业。
大企业在美国开除员工,赔偿一般是0~6个月的工资。而大企业在中国这边开除员工,赔偿是N+3到N+12之间。而且美国那边的赔偿标准是股市下跌倒逼出来的,不可控的偶然因素较多。而中国这边判罚稳定性高得多,赔偿标准是劳动局狠罚给罚出来的,只要企业账上钱多那一视同仁,不管是外企还是互联网大厂都一样。
当然倾向性也有,内企优于外企,制造业优于虚拟产业,能提供较多就业岗位的企业优于不能提供的,这一点全球各国都一样,那些在美国互联网大厂在中国是三点全中,所以才被罚那么狠。-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