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1 | 來源: 電影聚焦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林則徐要對付的最大敵人,正是伍敦元為首的“拾叁行”和英國鴉片商人。
伍敦元最初拿出1000箱鴉片想蒙混過關。
林則徐查到,這不過是他手上鴉片總數的20分之壹,震怒之下將其兒子抓入獄。
林則徐最後沒有殺伍氏父子,而是封鎖“拾叁行”,讓洋人困在其中,斷食斷水。
最終,林則徐從“拾叁行”裡收繳出大量鴉片,加上英國人的,將這些荼毒國民的玩意兒堆積成山在虎門海灘集中銷毀,史稱“虎門銷煙”。
後來,英國以“清政府侵犯英人私有財產為理由”,發動了復仇戰爭,即“第壹次鴉片戰爭”。
根據史料記載,“拾叁行”在鴉片戰爭中確實積極配合廣州的防御工事,有過出錢出力。
但是,這樣就能洗白伍敦元,並稱他為“守自我、救世濟民,揚中華獨立風骨”的民族英雄了?
那麼,我們在今天又該如何評價林則徐呢?
03、文藝百花齊放,但不包括“歷史虛無主義”類作品
無論從《廣州拾叁行》的劇情簡介,還是預告片裡,其主線都在圍繞粵商跟外國勢力博弈,突出“商戰救國”主題。
但是,將鴉片戰爭背景下的復雜矛盾簡化為“英雄對抗外敵”,忽略了“拾叁行”商人與殖民者勾結牟利的歷史陰暗面,並試圖通過偷換概念蒙混過關。
原罪就是原罪,這壹點洗不得!
用現在通俗的話來說,英國艦隊射向廣州的每壹顆炮彈,裡邊都有這些“漢奸商人”的資助。
並不能因為他們之後在戰爭中捐款幫助清政府抵御入侵,就將其之前的所作所為壹筆勾銷。-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