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2 | 來源: 澎湃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特朗普 | 字體: 小 中 大
對於廣大的中國青年學子而言,這同樣是調整個人發展戰略的關鍵時刻。在留學選擇上需更加理性,暫時規避美國日益嚴苛且不確定的簽證政策風險,轉而關注歐洲、新加坡等更具開放性和穩定性的替代目的地;同時,應密切關注中國本土蓬勃興起的新興科技巨頭(如杭州的“AI六小龍”)所提供的高水平深造與就業通道,將個人發展融入國家崛起的大潮。在專業選擇和研究方向上,應更有意識地與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同頻共振,投身於量子信息、生物醫藥、先進制造等關鍵“卡脖子”領域,將個人的才智與奮斗,有機地融入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宏偉征程之中。
李工真教授的研究早已發出警示:“奉行文化專制政策的國家必遭反噬,而奉行文化開放政策的國家將收獲超額收益。”中國面臨的重大歷史機遇,不在於簡單地爭奪成為“下壹個哈佛”,而在於銳意創新,打造壹種“新形態的科學自由港灣”,以其獨特的制度優勢和對知識、人才的真正尊重,成為全球科學精英新的向往之地。
歷史的劇本常在驚人的相似中給出深刻的啟示。當年納粹德國的文化專制與瘋狂清洗,最終使柏林淪為壹片科學文化的荒原;而被迫流亡的知識難民們,卻在遙遠的新大陸締造了照亮世界的“普林斯頓奇跡”。今天,川普政府對哈佛等學術殿堂的圍剿,或許正在加速波士頓128公路科技走廊的沒落,同時也在無形中為深圳南山、杭州雲棲這樣的東方創新熱土的崛起注入新的動能。
當美國在“安全至上”的偏執中不斷築高圍牆、自我禁錮之際,中國能否深刻汲取“文化開放紅利”的歷史教訓,以更大的智慧、更強的決心和更開放的胸襟,構建壹個真正具有包容性和全球吸引力的創新生態系統?這個問題的答案,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百年全球科學王冠最終花落誰家。人類文明演進的本質告訴我們:科學探索本無國界藩籬,但科學家終需壹片可以安放書桌、自由追夢的沃土;真正的世界強國,從不依賴鐵幕禁錮思想的光芒,而是以浩瀚璀璨的星空,吸引並激勵著全世界的追光者。-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