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2 |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其中,上海的高端改善住宅表现更为亮眼。5月11日,全国单价“地王”项目——上海绿城·潮鸣东方120套房源开盘,均价达19.5万元/平方米,当日即售罄,销售额达69.88亿元;5月21日,上海壹号院三批次开盘,64套房源当日售罄,销售额达40.25亿元。5月24日,前滩公馆五批次开盘,当日230套房源售罄;5月28日,康定壹拾玖首次开盘,92套房源仅用时43分钟便销售一空。
对此,同策研究院联席院长宋红卫通过微信向每经记者表示,今年楼市的整体基调还是止跌回稳,3月份出现了阶段性需求释放。当前楼市分化明显,少量核心城市在高品质“好房子”供给下,中高端项目走出独立行情,部分城市的第四代宅项目支撑了市场热度。
百强房企拿地额同比增近三成
相比销售业绩持续下行,百强房企的拿地金额则明显增长。
据中指研究院数据,前5月,百强企业拿地总额4051.9亿元,同比增长28.8%,增幅较4月扩大2.2个百分点。
据记者观察,尽管拿地企业仍以央国企为主,但部分民营房企亦表现亮眼,如滨江集团权益拿地金额排名第四,邦泰集团、兴耀房产集团、海成集团等也进入拿地金额榜前二十。
其中,滨江集团聚焦大本营杭州,在杭州区域的拿地金额稳居首位;兴耀房产集团在杭州、大华集团在上海均增加了土地储备;新希望地产排在成都房企拿地金额第八位。此外,苏州、南京均有民营房企在公开土拍市场拿地。
“现在房企也根据销售市场的形势作拿地决策。当前去化比较快、销售行情比较好的区域,往往也是后续企业投资机会比较多的地方。”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通过微信向每经记者表示,企业是否拿地也跟现金流高度相关,目前财务状况比较好的央国企、部分资金充裕的黑马民营房企拿地积极性比较好,对整个土地市场的贡献度也比较高。
据克而瑞数据,截至5月25日,5月全国300城经营性土地招拍挂成交28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降幅较4月全月缩小了7个百分点;成交金额807亿元,同比增长12%,土地成交延续缩量提质特征。
5月20日,北京市海淀区半壁店宅地以溢价率11.95%成交;5月23日,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望丛东路17号地块以溢价率59.34%成交;5月29日,杭州拱墅区康桥单元住宅用地以溢价率40.33%成交。
“一是龙头房企更聚焦核心城市,土地市场竞争激烈,带动溢价率提升;二是核心城市持续推出优质地块,也导致成交溢价率提升。”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书面回复每经记者表示。
从城市维度看,销售热点城市也成为企业投资的核心区域。记者注意到,前5月,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1252.7亿元,位居四大城市群之首;京津冀TOP10企业和中西部TOP10企业拿地金额分别为734.0亿元和339.0亿元,分列第二和第三位。
刘水分析指出:“这一表现折射出当前房企拿地的核心逻辑,地块属性决定热度,当前房企拿地资金向收益确定性高和现金流回笼快的项目倾斜。从土地供应来看,会产生冷热不均的情况。房地产市场韧性较强的城市,土地供应较为顺畅;相当多的三四线城市,土地供应会更弱。”
在宋红卫看来,大部分房企仍然受困于债务和去库存的压力,再投资能力丧失,具备投资拿地的基本是央国企背景的企业。“今年浙江率先开启了专项债收储存量住房的政策,这对于增加去化、降低库存、缓解房企现金流有一定作用。但目前仅浙江一个省份推出该政策,如果全国范围的节奏加快,对于稳定楼市具有较大作用。”-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