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2 | 來源: 港漂圈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香港 | 字體: 小 中 大
幾拾年前的香港(专题),每個港人的衣櫃裡至少都有壹件衣服來自中環永安街。
那時的中環永安街又被稱為“花布街”,整條街都是賣布料的店鋪,伍顏六色的花布掛滿街頭。
(圖:Facebook)
無論男女老少,只要想買新衣服都會來這!
但時至今日,花布街這壹特色很有可能即將消失,成為歷史...
(圖:橙新聞)
曾火爆壹時
在上世紀初,香港的中上環街道是最早發展起來的街道,也是當時華人(专题)的主要聚集地。
(圖:網絡)
衣服這樣的東西在哪兒都是剛需,自然也是個穩當買賣。
壹開始只有零星幾家布行在永安街開張,後面生意越做越紅火,賣布的店鋪壹家接壹家地開起來...永安街逐漸變成了布料批發和零售的集中地,大家也就把這裡叫做“花布街”。
(圖:網絡)
短短叁百米的短巷,每壹家都有其獨特的風格。
疋頭鋪(所謂疋頭,是指布或綢緞等剪好的成件或成套的衣料)主要賣絲棉織布,伍色繽紛;呢絨店賣毛制衣料,則以灰、深藍與黑調這樣的素色系為主...
(圖:網絡)
師傅們手藝也是相當了得,只要顧客有相中的布料,師傅們不出兩秒就能折出西裝外衣領的形狀,放在顧客身上比劃試看。
如果顧客決定購買了,師傅就會拿壹把長木尺量好尺寸,剪刀壹揮,再用手撕出缺口,顧客就能得到壹套半成品衣服布料,手法相當利落。
不僅普通人會在這裡買布縫衣,還有不少外地的商人會經常來這裡進貨到其他地方做生意。
(圖:網絡)
遇到節假日人多的時候,想要穿過這條狹窄的街道有時甚至要花上1個小時!
撤離中環
因布料貿易繁榮的永安街,在上世紀柒八拾年代迎來了轉型。
彼時的香港金融發展蓬勃,中環也逐漸成為了金融中心,土地發展公司(市區重建局前身)也打算重建永安街。
(圖:東網)
那麼這條很有特色的街道和布商們怎麼辦呢?
土地發展公司想了這樣壹個法子——在1991年,將部分布商安置到西港城,讓他們在那邊繼續經營。
(圖:香港01)
這也就是我們現在在香港能見到的“花布街”。
(圖:香港01)
雖說這壹特色保留下來了,但從中環永安街搬到西港城後,布商們的生意也大不如前,顧客人數還沒有攤主人數多...
(圖:香港01)
如今大家都習慣直接買現成的衣服,還會自己買布料找裁縫做衣裳的人確實不多。
(圖:Facebook)
通關後人流更是大不如前,生意額大跌。
(圖:Facebook)
種種沖擊下,原本因永安街重建而安置的18個商戶中,也有3戶選擇了關門結業,目前僅剩15戶在經營。
(圖:香港01)
這些老攤主本以為能靠壹己之力守住這份特色,但就在最近,又發生了這樣的變數...
何去何從-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