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2 | 來源: 自由財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歐盟在決策透明、利益沖突與監督機制方面的制度性挑戰。。(資料照,路透)
歐盟多位高層身陷利益沖突
歐盟執委會在過去也曾卷入其他爭議,與“輝瑞門”類似,同樣凸顯歐盟在決策透明、利益沖突與監督機制方面的制度性挑戰。
歐盟執委會前主席巴洛索(Jose Manuel Barroso)在卸任後隨即加入美國“高盛集團”顧問,震驚歐洲政壇。盡管他未違反歐盟規定的18 個月“冷卻期”,但此舉被廣泛批評為“旋轉門”(revolving door)現象,令人擔憂官員在任內可能為未來職涯鋪路,削弱政策中立性。
2016年“巴哈馬文件”揭露,曾擔任歐盟委員會競爭委員會專員的克魯斯(Neelie Kroes)在任職期間,隱瞞其為巴哈馬壹家境外公司的董事身分。克魯斯雖辯稱未從中獲利,但事件仍引發嚴重關注,質疑其是否違反歐盟利益揭露規則。
“輝瑞門”揭露的不僅是壹次決策過程的瑕疵,更引發對歐盟民主正當性的根本質疑:當執委會主席能在缺乏議會監督下簽署數拾億歐元的合約,歐盟是否仍忠於權力分立與代議制精神?
有觀察家指出,歐盟機構雖在危機中展現行動力,但若制度缺乏透明與問責基礎,反而成為民粹勢力的攻擊靶心。若不正視這些結構性缺陷,歐盟的合法性將面臨長期侵蝕。-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