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6-02 | News by: 阡陌文史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海关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1951年底,在校职员及高中以下的学生被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
这场运动如野火般迅速蔓延至知识界和文艺界。落封建贵族的出身,与胡兰成的婚姻,都让张爱玲感到“惘惘的威胁”。预感到还有更大的破坏即将来临的她,坚定了离开的决心。
知晓她秘密的,只有朝夕相处的姑姑。
她试图说服姑姑一同离开,可姑姑心有牵挂,也缺乏合适的出境理由,只能作罢。
1952年,张爱玲以“继续因抗战而中止的香港大学学业”为理由申请出境获批。怕夜长梦多,她婉拒了夏衍的挽留,即刻启程。
为了不连累姑姑,张爱玲郑重地对她说:“如果将来有人骂我,你就装作不知道;如果骂的人多了,你就跟着一起骂。若我侥幸逃脱,以后我们隔绝往来,不打电话,不通信......”姑姑则将珍藏的家族相册交给她保管。
此次别离,两人今生再无相见。
张爱玲使用化名,乘火车经广州中转到深圳边境。然而,过关时,她还是被海关人员认出,万幸这位“粉丝”放她通行。
过了罗湖桥,挑夫还不放心,挑着她的行李一路狂奔到山坡才歇息。而到达香港的张爱玲,心头的不安仍未散去。三年后又坐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
她的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不久后得到残酷的验证。
当香港局势动荡,钱穆等文人被迫连夜逃离时,她已初步在美国站稳了脚跟。
初到美国的张爱玲,也曾窘迫得住进难民营,并在那里结识了同样漂泊困顿的剧作家赖雅。两人相差29岁却心有灵犀,相识相恋仅3个月便闪婚。后来赖雅中风,张爱玲辛苦养家,两人相濡以沫,相伴十年。
赖雅离世后,张爱玲彻底离群索居。她每天开着电视12小时,音量调到最大,以抵抗无边的寂寞。
张爱玲晚年的生活境况,像极了她19岁时在《天才梦》结尾写下的那句预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她患上一种奇怪的皮肤病,异常怕痒,尤其恐惧虱子。为此她只穿宽大的灯笼衣,剪掉长发,出门时戴头巾或假发套。
为躲避想象中的虱子,短短几年间她竟搬家180多次。随身家当精简到极致:只有行军床、折叠椅、折叠梯、电视机、落地灯。
连写作的“书桌”,都是临时叠起的纸盒。她甚至还在给朋友的信中自嘲:“身外之物还是丢得不够彻底!”
1994年,张爱玲的剧作获奖,台北《中国时报》授予她第17届文学奖特别成就奖。-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